眾生開發證門。一部經不出信解行證四門。此乃能詮之教。
其次所詮之義者。不出四分。五周。六相。十玄。四種法界。二十重華藏及無量香水海。四分者。一舉果勸樂生信分。二修因契果生解分。三託法進修成行分。四依人證入成德分。五周者。十一卷經屬所信因果周。四十一卷經前屬差別因果周。後屬平等因果周。七卷經屬成行因果周。二十一卷經屬證入因果周。六相者。總相。別相。同相。異相。成相。壞相。若喻說者。總是一個人。謂之總相。手腳頭目各別。謂之別相。眼耳鼻舌手腳同共一身。謂之同相。眼要見。耳要聞。舌要味。鼻要香。手要捉。足要奔。功用各異。謂之異相。八萬四千毛孔一時成了。謂之成相。頭要向上。腳要向下。眉在眼上。耳在兩邊。不得紊亂。各住本位。謂之壞相。其次法說者。八十卷經屬總相。卷卷經文各別。謂之別相。同是一部經。謂之同相。十一卷經要開信。四十一卷經要開解。七卷經要開行。二十一卷經要開證。功用各異。謂之異相。八十卷經卷卷皆成就。謂之成相。第一卷經不得在第二卷經後。第二卷經不得在第三卷經後。前不得在後。後不得在前。各各壞歸本位。所謂是法住法位。世間相常住。謂之壞相。
其次十玄者。一同時具足相應門(如海一滴。味具百川)。二廣狹自在無礙門(一尺之鏡。現千重影)。三一多相容不同門(一室千燈。光光涉入)。四諸法相即自在門(如金與石。二不相離)。五祕密隱顯俱成門(片月澄空。晦明相並)。六微細相容安立門(如琉璃瓶。盛多芥子)。七因陀羅網境界門(兩鏡互照。傳輝相瀉)。八託事顯法生解門(立像豎臂。觸目皆道)。九十世隔法異成門(一夕之夢。翱翔百年)。十主伴圓明具德門(北辰所居。眾星皆拱)。華嚴經大義要於一塵上明六相十玄。
其次四種法界者。圭峰禪師云。未明理事。不說有空。直指本覺靈源。故曰一真法界。從一真法界分出理法界。事法界。理事無礙法界。事事無礙法界。法以軌則為義。界以性分為義。此真空軌則之法。在理為理法界。在事為事法界。在理事為理事無礙法界。在事事為事事無礙法界。蓋理無分限。事有千差。古詩云。春色無高下。華枝有短長。只如經中說有一智人(諸佛菩薩)破一微塵(凡夫一身之上有我法二執)出大經卷(理法界)。書寫三千大千世界事(事法界。理事無礙法界。事事無礙法界)。
其次二十重華藏世界者。十重表自利。十重表利他。毘盧遮那佛居第十三重者。表利他心切。
又復須知有十處放光。初菩提場有二。初面門放光。表教道遐舒故。次眉間放光。通表一乘中道故。二普光明殿足輪放光。表信初行本故。三忉利天足指放光。表安住故。四夜摩天足上放光。表依行故。五兜率天膝輪放光。表屈伸回向故。六他化天眉間放光。表證十如中道故。七重會普光明殿又有二。初眉間放光。表不住生死涅槃二邊故。次口門放光。表佛口生普賢長子故。九逝多林眉間放光。表證窮法界中道故。所有第三會普光明殿不放光者。表行依解發。只發解光故。(又有八入三昧。第一會普賢入毘盧遮那如來藏身三昧。第三會法慧菩薩入菩薩無量方便三昧。第四會功德林菩薩入菩薩善思惟三昧。第五會金剛幢菩薩入智光三昧。第六會金剛藏菩薩入菩薩智慧光明三昧。第七會如來自住剎那際三昧。第八會普賢菩薩入佛華嚴三昧。第九會如來自入師子頻申三昧。第二會文殊不入者。信未入位故。)
又九會各有主。第一會普賢。第二會文殊(此經普賢為長子。文殊為幼男)。第三會法慧。第四會功德林。第五會金剛幢。第六會金剛藏。第七會普賢與如來。普賢品談平等因。如來出現品談平等果。第八會又普賢。第九會如來與善友也。
又三十九品。只有阿僧祇品與如來隨好光明品是佛說(此二品乃佛親證法門)。其餘品皆諸菩薩與雲臺寶網演說。佛但放光而已。許多所詮之義。盡從無邊香水海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