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淺釋 宣化上人講述
2010-9-2 20:22:59


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
  
 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
相信這一部經,是在美國第一次講,各位也是第一次聽。這一部華嚴經在佛經裡是經中之王,也是王中之王。妙法蓮華經也是經中之王,可是不能稱為王中之王;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卻是王中之王,是佛所說大乘經典之中最長,但說的時間並不太長,釋迦牟尼佛只僅僅用了二十一天來說這部華嚴大經。
這部經的品數和卷數,有八十一卷,也有四十卷,也有六十卷,但都是不太全。這八十一卷也不全,從原本中十萬偈頌,只譯出四萬五千偈,不過已具足序分、正宗分和流通分。
釋迦牟尼佛說完了華嚴經,而這部經並沒有存在世上,就是印度也沒有,而是被龍王請到龍宮供養。在釋迦牟尼佛入涅槃六百年後,有一位龍樹菩薩,聰明絕頂,將世間所有的文章、論議和經典統統讀完,便發心到龍宮看藏經,在龍宮裡他看見有華嚴經。華嚴經有三本——上本、中本,和下本。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。一個世界微塵已經無量無邊,何況大千世界裡的微塵,其數目更大了。何謂大千世界?即是一個須彌山,一個日月,便是一個世界。積聚成一千個須彌山,一千個日月,就是一個小千世界。再積聚一千個小千世界,就是一個中千世界。再積聚一千個中千世界,就是一個大千世界。一個大千世界裡的微塵你想想有多少?已經數不過來了,何況現在是十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多的微塵數偈頌,更是不可悉知其數。
華嚴經上本有多少品呢?有一四天下微塵數品。一四天下是南瞻部洲、東勝神洲、西牛賀洲、北俱盧洲,這四個洲合起來加上一個須彌山。中本有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,一千二百品。下本有十萬偈四十八品。龍樹菩薩把下本牢記在心裡,回到印度後,才把它寫出來。由印度傳入中國有八十卷三十九品,還有十一品沒有傳入中國。華嚴經有七處九會,即是在七個地方講說,共有九次法會。在佛教裡,如果能明暸華嚴經,就是得到佛的全身。若是明白楞嚴經,就是明白佛的頂。若是明白法華經,就是明白佛的身。但這還不算完全,若能融會貫通華嚴經的道理,便將佛的全身和慧命都明白了。華嚴經譬如大海,而其他經如河流,小小的河流如何與大海可比呢?現在世界上能講華嚴經的少之又少,有人學佛法學了一輩子,連華嚴經的名字也沒有聽過,是何等可憐!這部華嚴經不要說講,就是能念一遍的也很少,念一遍最快也要二十一天。華嚴經七處九會有一首偈頌:
「菩提場出九逝多,三四忉利及夜摩,
普光明殿二七八,他化兜率五六過。」
佛最初在菩提場成道,就是坐在菩提樹下宣說華嚴經六品十一卷;第二會在普光明殿,說經六品四卷;第三會在忉利天,說經六品三卷;第四會在夜摩天,說經四品三卷;第五會在兜率天,說經三品十二卷;第六會在他化天,說經一品六卷;第七會重在普光明殿,說經十一品十三卷;第八會也是在普光明殿,說經一品七卷;第九會在逝多林,說經一品二十一卷。何謂「逝多林」?「逝多林」是墳場。下本四萬五千偈傳到中國,還有五萬五千偈九品尚在印度,而沒有傳到中國來。雖然不足,但是序分、正宗分,及流通分均已全備。所以中國唐朝清涼國師弘揚華嚴時,認為這部經可作為全經。
清涼國師是華嚴菩薩的化身,他專講華嚴經。清涼國師名澄觀,字大休,會稽人,俗姓夏侯氏,生在唐玄宗開元戊寅年。身長九尺四寸,兩手過膝,有四十顆牙齒,夜間眼中放光。建中四年時,寫華嚴疏鈔。該書是華嚴經註中最有名的。未寫前,他先求華嚴海會菩薩加被,幫助他完成使命。當夜夢見一巨山嶽,萬丈金霞,光逾皎白,連大接地,纔知此是光明遍照之意。此後註華嚴疏鈔便振筆疾書,不加思索,四年完成。後夜夢自己變成一條金龍,又化成千千萬萬,無量無邊的龍,飛到其他世界各處。這是華嚴境界,一般人說這是表示流通之意。

下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