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義 文珠法師講述
2010-9-2 20:22:22

  文珠法師講述 
一、不同譯本 
大方廣佛華嚴經,簡稱華嚴經,卷帙浩瀚,內容豐富,詮義深廣微妙,譯傳中國,共有三種不同的譯本:
一東晉時佛陀跋陀羅譯的六十卷華嚴,俗稱晉譯華嚴,或六十卷華嚴,有七處八會三十四品。
二唐朝實叉難陀譯的八十卷華嚴,俗稱唐譯華嚴,或八十卷華嚴,有七處九會三十九品。
三唐般若三藏法師譯的四十卷華嚴,俗稱新譯華嚴,或四十華嚴,是八十卷華嚴經中入法界品的別譯本,由二十一卷擴展為四十卷,僅得一品,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。
最初,當六十卷華嚴譯成後,與梵本勘校,發現其中入法界品有漏處,後唐賢首三藏法師,每講六十華嚴,常感譯文前後難以連貫,因此,就教於日照三藏。日照三藏攜有華嚴經梵本互相對校,發現第八會漏譯二處經文,遂由復禮法師筆授,慧智法師譯語,加以補譯,完成今日藏經中的六十卷華嚴,共七處八會三十四品。
後來,中國武則天稱帝時代,認為舊譯六十卷華嚴經,未備大全,故特別遣使者往于闐國(今之新疆),求取梵本,並徵聘譯經的人。當時,于闐國有一位知名度頗高的學者,名實叉難陀法師,應聘攜梵本來中國,被武則天皇帝迎請至洛陽太遍空寺,會同菩提流支、義淨、復禮、法藏等法師,歷時五年,始譯出八十卷華嚴。
在譯經期間,武后親臨譯場,協助譯事,並親撰序言,題寫品名,八十卷華嚴經的翻譯成功,武后功不可沒。八十華嚴,文辭通暢,義理周詳,共七處九會三十九品。內容將佛的境界,佛的功德,佛所證的妙理,以及菩薩的不思議修證行門,該因徹果,闡述無遺。
直至唐貞元年間,有南天竺烏荼國王派使來朝,奉獻國王親自手抄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的入法界品,內容詳述善財童子親近奉事佛剎極微塵數善知識。唐德宗得此梵本,歡喜無量,於唐貞元十二年,詔般若三藏法師,於長安崇福寺從事翻譯,至十四年二月,譯成四十卷華嚴,共得一品,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。因為四十卷華嚴,詳述善財童子參禮五十五位善知識,每一善知識,皆為善財宣說其所證的不思議解脫法門,而能證此不思議解脫境界的主要原因,正是普賢菩薩的十種願行。可以說:普賢菩薩的十大願行,是證入不思議解脫境界的方便,所以四十卷華嚴,皆名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顧品。
今天要講的普賢行願品,正是四十卷華嚴經中最後的一卷。全名是:「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」。現在,先解釋經題,其次解釋品題與譯題,然後講解經文。本經的經題是:大方廣佛華嚴經。梵語是:摩訶毗佛略勃陀健拏驃訶欲底修多羅,譯名大方廣覺者雜華嚴飾契經,略稱大方廣佛華嚴經,或華嚴經。

下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