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,就去找佛菩薩,這種人永遠都是佛菩薩保佑的物件,永遠都是可憐的眾生。這種人永遠也成不了佛,為什麼呢?因為你只想著得到別人的幫助,而你沒有想到要去幫助別人。
《普賢行願品》中第八大願:「常隨佛學」,就是要向佛、菩薩學習。佛怎樣修行度眾生,我們也怎樣去修行,去度眾生,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夠有成佛的資糧。我們才有可能成佛,才有可能成為菩薩。
本經在佛教中的地位及來歷
《普賢行願品》屬於《華嚴經》中的一品。《華嚴經》是佛教中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,被稱為經中之王。《華嚴經》的境界是非常高深的,對於我們凡夫來講,這種境界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。所謂不可思議,就是說不可以用我們的思維可以想像得到的。為什麼不可以想像呢?原因就是它是佛的境界。佛陀把自己證得成佛的境界和盤托出,我們凡人要去理解它,自然就比較困難了。
我們現在學的《普賢行願品》,是《華嚴經‧入法界品》的一品。在這部經裏有這樣一個故事:就是大家熟悉的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」。在座的不知是否注意到,觀音菩薩身邊有兩個小孩,一個是善財童子,另一個是龍女。我現在給大家講的這部經,跟善財童子的關係非常密切。據《華嚴經》記載:在印度福德城裏有一位長者,他是福德城裏的大企業家。家財萬貫,平時樂善好施。可是有一件令他很苦惱的事,就是他們已經四十幾歲了,還沒有孩子。後來終於生了一個孩子。孩子出世之後,他家裏的財物日益巨增,生意很順利,財富一下就翻了幾翻。福德長者感到這個孩子的來歷不凡。印度人非常迷信看相,就請了一個看相先生,來給孩子看看。看相先生告訴福德長者:你家財寶的來源與這個孩子的出世有很大的關係。因為這個孩子的福報非常大!隨著他的出世,你們家的福報也將會越來越大,所以就給這個小孩取名為善財(善財就是很能生財的意思)。
善財童子眼看一天天長大了,雖然他家裏很有錢,但他對錢一點也不感興趣。他考慮的是尋找人生的歸宿,生命的價值和意義,以及如何擺脫生老病死這些問題。他想雖然自己很富有,但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很窮,很痛苦。應該怎樣去幫助這些人,把他們從痛苦的深淵裏解脫出來。光有錢財,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。比如說你看見一個窮人,你給他二百塊錢,但是用完之後,又怎樣呢?明天再給他一千塊,但一千塊也會很快用完的,還是不能解決問題。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,他們雖然很有錢,但他們生活得並不幸福。你們說是不是?所以,善財童子想探求徹底解決人生困惑和痛苦的真理。
就在這時候,文殊師利菩薩到福德城裏來弘揚佛法。善財童子聽聞佛法後,找到了解決人生問題的最好途徑。當文殊菩薩講完法後,他就對文殊師利菩薩說:「我現在要發菩提心,要解脫生死,想幫助世界上的人們擺脫痛苦,但我不懂得應該怎樣修」?文殊師利告訴他:「如果你要想修行,那就要參訪善知識」。善知識是最好的老師,在我們修學佛法中參訪善知識非常重要。參訪善知識的好處是什麼呢?因為只有親近善知識,我們才能聽聞正法,才能走入修學佛法的正道。假如你遇不到善知識指導的話,你有可能會誤入歧途的。善財童子聽了文殊菩薩的話以後,他參訪了很多的善知識,這就是平常所說的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」。善財童子的修學過程,便是我們修學佛法的典範。
在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」中,最早參訪的一位老師是文殊師利。最後參訪的一位善知識是普賢菩薩。他參訪普賢後,普賢菩薩告訴他:「我修行成佛法門的具體內容就是十大願王」。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,不僅適合善財童子修學,也是我們在座每一位修學佛法的最好法門。關於這部經典在佛教中的地位和來歷,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裏。
本經的翻譯
《普賢行願品》屬於《華嚴經》。《華嚴經》在中國佛教史上有過三次翻譯。第一次是在東晉,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