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的東西,都歸於寂滅。我那久被窒息的靈性,自此得以恢復健康,久被物慾幽禁的真理生命,從此獲得抬頭的機會,內在本具的智慧光明,也衝破無明之黑幕而光芒畢露。在強烈智光的照耀中,我忽然超越世出世間,再不為一切時間和空間所限制,我認識了宇宙,也認識了自己,同時獲得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,與諸如來同一慈力;下合六道一切眾生之心,與諸眾生,同一悲仰的殊勝功德。
 
自此,激發了我內在仁慈的本性,對於一切苦惱的眾生,不期然而然地產生無限的悲憫與同情,自那時起,我便步著十方如來的後塵,常常往返於六道生死中,以三十二應,十四無畏,四不思議等種種方法來深入人間,尋聲救苦,利樂有情。
當時古的觀音如來,因為嘉獎我善得圓通法門,於是在大會中,賜我名號觀世音。同時,由於我能觀照耳根,聽覺之性,圓照法界,十方眾生,凡稱念我的名號,無不圓明了知,不因心念,不假作意,毫無偏儻地平等拔苦與樂,因此,我觀世音的名稱,便周遍十方世界,遐邇俱聞了。
根據以上,觀世音菩薩在楞嚴經對釋尊的自述,其所以號稱觀世音的原因,完全是由於他在因中修行時,以一心三觀的觀智,觀於一境三諦的真理,觀空不著空,觀有不住有,根塵俱消,空有圓融,獲得聽覺圓通,六根互用的特殊後果而立名的。
三、果上利他
觀世音菩薩,不但是一位由消極跨進積極,由超世而入世的大乘實踐家,亦是冷暖人間的慈母,茫茫苦海的舟航,他「觀世音」聖號的建立,不但由於他宿世的本願與因中克己修證的自利工夫,亦是由於果上積極利他的功德而立名。例如:本品文中,當無盡意菩薩提出請問:「世尊,觀世音菩薩,以何因緣,名觀世音?」佛即答言:「善男子,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,受諸苦惱,聞是觀世音菩薩,一心稱名,觀世音菩薩,即時觀其音聲,皆得解脫。」那麼,觀世音的聖號,該是從果上利他的功德妙用方面而建立的了。
總之,菩薩聖號的建立,不外是由於自利利他的功德,菩薩在自利時,不忘利他;而利他時,亦不失自利。因為菩薩所以克己修證,正是為了利他;而積極利他的同時,又能莊嚴自利的功德。不過,據自利方面解釋:觀世音的意義,則觀是能觀之智,世音是所觀之境,這能觀之智,包括一心三觀;所觀之境,包括一切善音,惡音,有漏音,無漏音,二邊音,中道音,甚至一境三諦。菩薩以一心三觀之智,觀於一境三諦之理,圓三觀於一心,三觀同時無前後、無差別、無次第,圓觀圓證,故名觀世音。
若據利他方面解釋:觀世音的觀字,則是教,世音,是指所教之機。教,是指菩薩尋聲救苦的無緣大慈,與同體大悲;機,是指九界眾生稱念聖號,或哀懇求救之音聲。菩薩秉其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,觀九法界眾生稱念或求救的音聲,而來教化援助眾生,無苦不拔,無難不救,無樂不與,故名觀世音。自利是智,利他是悲,是以觀世音三字,是包含有自利利他,悲智雙運的意義。
 
第二節、菩薩的含義
菩薩二字,梵語具足言是:菩提薩埵(Bodhisattva)菩提譯覺,薩埵譯有情,合名覺有情。
一、據自利釋
覺,是指菩薩自覺之心,有情,是指菩薩自己的本身,凡是具有知情意精神活動的生命,都名有情。所以菩薩,並不是木雕、玉琢、或泥塑的偶像,而是含有知情意的高等生命,故名有情。雖然,但菩薩並不是一般迷情的眾生,而是已經覺悟了的有情。因為菩薩是出乎其類,拔乎其萃的聖者,不止具有超情的意志,崇高的理想,和偉大的抱負;同時對於諸佛所證的無上覺道,不但景仰,而且進修;何止進修,而且獲證。當其分證佛的無上覺道,處於自受用三昧中時,自見內心朗然大覺,與佛無異,故名覺;但尚有微惑未盡,於出定後,就有微細生滅,識情流動,故名有情。總之,在自利方面說:菩薩,就是一位頭腦清醒,理解力強,不但覺悟人生的真理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