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佛頂首楞嚴經妙玄要旨 倓虛大師著
2010-8-29 21:23:48

  湛山倓虛大師著
  敍       
  釋迦文佛於法華會上,自述伽陀,嘗謂「每自作是念,以何令眾生,得入無上道,速成就佛身。」蓋諸佛出世本懷,務欲以佛知佛見,普度眾生,奈眾生無始染著,沒在苦海,不得不以三乘之法,先調伏之。於中為阿難說楞嚴,為舍利弗須菩提說般若,皆示究竟佛知佛見,最後自說法華,暢達本懷,豈非欲令眾生普入如來種智藏海哉。
湛山大師乘願再來,未出家前,已精究楞嚴,出家後,從天台圓教發明心地,大開圓解。得圓解已,深體釋尊之旨,獨居深念,云何能以世人易曉通俗語文,暢達諸佛深圓固妙之理。乃於住止哈爾濱時,成茲大佛頂經妙玄要旨。民國十八年諦閑大師傳戒哈埠,得閱此作,深為印許。今幸於香港中華佛教圖書館宣講此經會上,從諸善信之請,而刊布之。
諸佛如來發明一切因果,乃至世間所有,因心成體,唯心所現。而諸眾生依結根為業識,遺元明之識精。由是妄覺所覺,妄為明覺,色、香、味、觸、六妄成就,結業相纏,死生相續。若能開悟性淨妙常,不於「知見立知」,惟行「知見無見」,斯根塵識心,應時銷落,而涅槃無漏真淨現前,此為楞嚴一經之大旨。蓋本知見者,開佛知見也。能所知見者,眾生知見也。大師精研是經,發明眾生知見二重能所。必能推能緣之心,與所推所緣之境,雙雙銷盡,方能以不思議心,觀不思議境。馴至根塵迥脫,一心妙寂,三藏圓彰。至以大佛頂妙三摩提,括盡一切世間之法,豈非以世人易曉之名言,曲達深圓固妙之理體乎。又以十番作淺深釋解,無非欲令大眾易了,更依方等經教義,四教併一談,淺深同說法,斯亦不違經旨。此作雖寥寥短篇,吾知所被機緣必甚廣大,謹代陳諸善信之願,祝大眾覺海圓澄。民國第一庚子歲十月朔日弟子陸能誠敬述
  大佛頂經妙玄要旨       
如來說法四十九年的一代時教,經弟子們三次所集結的經典,皆是依著實相的理體,而權立假名,藉著假名,而詮顯實相的理體。它所以要立名顯體的動機,是由於觀察世界上的一切諸行,生、住、異、滅,皆是循著自然的軌律,不假造作,法爾如此的。「是法住法位,世界相常住。」如來悟證了這種原理,所以才立名垂教,令一切有情也證悟這個原理,開佛的知見。「我本立誓願,欲令一切眾,如我等無異。」這是如來示現出世一大事因緣的底蘊。
因此一大藏的經義,皆是以教、行、理三者,互為因緣。以緣起來說,即如世尊示現,以至悟道,可以說是教理因諸行而起的。因為「教攝假名」,「理具實體」,由此可知諸行為名與體的生起主因。
這部經何以名為大佛頂呢?因為世界上現行的一切法,林林總總均是大佛頂的理體。大佛頂,三個字,就是一切法的代名辭。一切法到了不同以心思,不可以口議的階段,就是理體。替代這不可思議之理的,就名妙。證到這種妙境,必須由現行諸法中,略簡去、了不可得之門。替代這不可得之意義的就名玄。玄、能破大佛頂之了不可得。妙、能顯現大佛頂的不可思議。不是離了大佛頂,別有妙玄。也不是離了妙玄,別有世界。更不是離了世界,別有大佛頂。根據以上的義理,隨便舉出一法,皆為大佛頂的妙玄。可以說世界上的一切法,唯有大佛頂才能詮釋詳盡。
大者、無外、(沒有外境)方配稱大。佛、就是覺。頂者、是表相。相、能攝盡一切色法。覺、能攝一切心法。無外、能兼攝色心二法。因為色心二法,是不即不離的,關拓出去,有五陰、六入、十二處、十八界、七大、種種法。而無外能把這一切法,兼收並蓄,包含周遍,攝盡無遺,所以稱為大。但是大,並沒有他自己的個體。他是藉著佛頂的體而為體。佛頂、也非二用,乃是分大作二用。非一、非二、非三,即一、即二、即三,分而不分,不分而分。因為這個緣故,所以說大佛頂為最能詮釋諸法的名啊。
就按世間上現行的一切法,為大佛頂所

下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