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親聞記 淨空法師主講
2010-8-28 13:58:48


  淨空法師主講
  劉承符居士整理
各位同修:這次講經法會選的是《楞嚴經》中最重要的一段經文—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。古人說:「開慧的楞嚴,成佛的法華。」佛在大乘經論中常講一闡提不能成佛,一闡提是斷了善根的人。佛講到《法華經》時,又說一闡提也能成佛,就是說人人皆可成佛,這才把佛法講到究竟圓滿,所以說成佛的法華。
大凡佛教經典傳到中國,皆由印度高僧大德或居士到中國傳教帶來,另有中國學生赴印度留學返國時帶回。這些留學生在印度都沒有見到《楞嚴經》,因當年執政的王朝視此經為國寶,不准流傳到外國。唐朝時印度有一位高僧般剌密帝法師,曾先後兩次偷運此經出國,皆被海關查出受阻,最後他把經典抄在很細的絹屬之類的東西上,將手臂剖開,放進去,等傷口長好,偷運到中國來。在中國翻譯完成之後,再回到印度接受該國政府法律的制裁,其運經過程,艱難如此。
隋末唐初天台宗大德智者大師,根據《法華經》經義發明三止三觀學說。當時有一位印度高僧說:三止三觀與楞嚴教義頗為相似。智者大師聞後,很希望《楞嚴》亦能早日傳到中國,於是在天台山築了一座拜經台,天天向西方禮拜求感應。拜了十八年一直到他老人家圓寂。翻譯此經是在廣州,參加人數不多。當時武則天的宰相房融,因犯過失被貶到廣州作地方官,恰好有此機緣參加譯經工作,擔任筆錄。他的文章最好,若以文學眼光看,佛經文字之優美,首推《楞嚴》。
世尊講此經時說出五個題目,其題名是:
一、大佛頂悉怛多般怛羅無上寶印十方如來清淨海眼。
二、救護親因度脫阿難及此會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。
三、如來密因修證了義。
四、大方廣妙蓮華王十方佛母陀羅尼咒。
五、灌頂章句諸菩薩萬行首楞嚴。
譯經大德就五個題目中取十九個字「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」,作為本經中文譯本的經題。我們現在分為七個段落介紹:
一、大。大是讚歎之詞,此大是無限的,非相對的。大即眾生心,心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,故稱為大。心很難解釋,佛家說真心與妄心是一個心,非兩個心。覺了是真心,迷了是妄心。妄心只局部起作用。九法界眾生迷悟程度深淺不同,迷的重的是地獄眾生,迷的輕的是菩薩。世間指六凡,出世間指四聖,十法界全是由心變現出來的。《華嚴》說:「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」這個性字指本體,心是體,十法界是現象。覺悟之後,其心必清淨平等,絕無人我是非。一切萬法皆是心性之流露,《華嚴經》稱之為一真法界。其他經典有稱之為實相、佛性、圓覺、真如,本經說如來藏,所指的都是這一個心。佛說了這麼許多名詞,其用意是教我們不要執著。馬鳴菩薩在《大乘起信論》中說:「離言說相,離名字相,離心緣相。」心緣相就是執著。
十方無盡,空間無限大。三際莫窮,三際是時間,過去現在未來。空間與時間就是十法界的本體,本體就是我們的心,乃無限大。十法界怎麼來的,以及宇宙人生之真相,現在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研究摸索,迄無結論。這個問題唯有《楞嚴》說的最清楚,講的實在透徹。《楞嚴》雖只有六七萬字,有其相當深度。語言有限度,講不清楚,表達不出來。思維範圍雖廣,亦無法達到其究竟。離開言語思維可以領悟,但也說不出來。《楞嚴經》可以引導你入這個境界,達到親證的程度。這種修成的功夫謂之首楞嚴大定。得到以後,一切宇宙人生一切萬法,前因後果,來龍去脈,你就都明瞭了,這叫作開智慧的楞嚴。
《楞嚴經》一開始有一大段經文叫七處徵心,世尊問阿難,你的心在那裡。阿難很聰明,他說了七處,但都被佛否定了。他才承認自己是迷惑顛倒,佛就在六根門頭指出真心的體用。在迷為如來藏,悟了謂之修證了義,了是明暸。念佛法門是了義中之了義。經中說修楞嚴大定,舉出二十五位菩薩作代表,

下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