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法即無法為實體。所謂法者、乃十法界之一切心法、色法、及詮解般若所立之名相也。所謂法即無法者、以諸法性空故。云何諸法性空、以諸法皆屬  因緣所生、緣生者、無自體性、故曰性空。或問、既曰性空、云何為此經之實體。答曰、善哉是問。須知一落言詮、即成偏見。何以故、以執一、而必捨一故。若執  其法、為實體者、則必捨無法之非體。若執無法、為實體者、則必捨其法之非體。豈知但執其一者、皆非實體也、故強言之、以法即無法、為實體也。再強以往返俱  言、法則無法、無法即法、亦似近於實體耳。或曰、云何強言之、又似近於實體耶。答曰、但有言說、都無實義。凡言實體者、皆是曲引旁徵、言外思義、以顯實  體、而言語思想、所不能及。故曰、不可思議。又曰、開口便錯、舉念即乖、必也、言語道斷、心行處滅、方得實體現前。是以必須淨心、方識淨心、一落言思、即  成過謗。故曰、離四句之過。絕百非之謗、方能會到實體。何以故、若說有法、即是增益之過。若說無法、即是減損之過。若說亦有亦無法、即是相違之過。若說非  有非無法、即是戲論之過。雖將四句之過、改辯百句、亦認為非、亦屬謗法。故經云、若人言、如來有所說法、即為謗佛。何以故、法以因緣說故。若有四種成就利  益之因綠、(亦名四悉檀)、說有亦可、說無亦可、說亦有亦無、乃至非有非無、皆無不可。所謂成就四種利益因緣者。一者世界、為成就歡喜益。二者為人、為成  就生善益。三者能治。為成就破惡益。四者第一義、為成就入理益。若非成就、此四種因緣、便無可說之餘地。在不可說處、討得個消息、方是般若經之實體也。
三  明經宗。此經以無著住為宗旨。宗旨者、趣向之義、趣向之含義有二、有能趣之智、與所趣之境。此經既然以法即無法為體、此體即所趣之境。至若能趣之智、當然  以不住一切法為宗。略言之、故曰、無著住為宗也。故經中略釋無住云、菩薩於法、應無所住。又廣釋歷明無住云、不入聲色香味觸法、是名須陀洹、云云。所謂不  入者、即不住之義、非避之之謂。乃在明了諸法性空、不起沾染、為能觀智、自能達到般若實體。故以無住之智、為能宗之旨。四辨經用。此經以離相為力用。力用  有二。一者、由因剋果之力用。二者、果上行因之力用。所謂力用者、乃能力、威力、作用、受用也。能力作用、多屬於因。威力受用、多屬於果。所謂離相者、非  泯滅一切法之謂、乃即一切法、離一切相也。故經中略釋離相云。所有一切眾生之類、乃至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、實無眾生得滅度者、何以故、若菩薩、有我  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、即非菩薩。若菩薩由因剋果、唯憑化度眾生、以眾生為體性、能去分別之相。用四攝法行法忍力、而得解脫。合於無住、共趣般若實  體。成就三德秘藏也。
 
五  判經之教相。如來所說一代時教、結集為經、共有五時八教之分。五時者。所謂一華嚴時、二阿含時、三方等時、四般若時、五法華、涅槃時。八教者。分二種四  教。一化儀四教、二化法四教。化儀四教者、謂教化之儀軌、如醫病之藥方。一頓教、示以頓超直入之方、二漸教、由淺入深、三秘密教、一會聞法、互不相知、四  不定教、說大乘法、領會小乘、說小乘法、領會大乘、以領會不定故、故名不定教。化法四教者。謂教化之實法、如醫病之藥味。一三藏教、以小乘鈍根、我執堅  固、及執我所、謂為實有。乃就經律論三藏而立教、故說生滅四諦。二通教、通前藏教、為小乘之利根、通後別圓二教、為大乘之初門、乃說無生四諦。三別教、與  前藏通二教不同。與後圓教亦不同。乃分別種種次第、發明十法界之因果、故說無量四諦。四圓教、將藏通別三種權教、融成一實教、無欠無餘、圓融無碍、故說無  作四諦。所謂判教者。乃判別一經之教義、屬於何時何教者也。此金剛般若經、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