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淳風掃地,人心險惡,達於 沸點,有心之士,嘗思以佛法拯濟之;然佛法博大精深,浩如煙海,法相繁賾,法性玄微,智者說食,愚人不飽,倒不如本經用剛強苦切的三言兩語,剌其心肺,如 晨鐘暮鼓,發人深省。所以對一般社會的化導,這個法門還是用得著的,需要推行的,何況本經廣說因果報應之事,又足以激礪末俗,以補社會道德法律之不足呢!
第三節 推行孝道可以和睦人群 
孝道在我國,原為固有的美德,素為我國人 所重視,如「百行孝為先」,「忠孝節義」,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」,在我國固有的道德,都把孝字列在重要地位;但時至今日,人思詭變,那些際會風雲灸手可熱 的前進人物,往往把孝行視為舊禮教中的封建思想,予以輕視,甚至廢棄。實則天地大德曰生,生者莫不有其本;倘把「生我者父母」的根本恩德都忘記了,或否定 了,那麼所謂二十世紀知識刷新的文明人物,與愚蠢未開化的野蠻動物又有什麼區別呢?
現在且撇開孝字,來講忠字。忠是忠君,封 建思想看來更為濃厚;但在一般新人物,對忠於君,忠於帝國,或忠於主子,固然反對,若忠於他的黨,他的主義,他管轄下的人民──即做人民的公僕,則亦一例 認做公德,並不怎樣反對。這樣來反觀孝的思想,他們認為封建,或者是指孝一人父母,即孝自己個人的父母;若孝多人的父母,或孝於大眾,以大眾來做自己的父 母,我看他們亦無什麼反對的理由?如果這估計是對的,那麼佛教所言的孝,正是適應這種需求。因佛教的孝,不但孝一己的父母,更要孝一切眾生,佛教認為一切 眾生,都是我們自己的父母,我們應要為眾生服務,向眾生報恩。故本經中說地藏大士要度盡眾生,方成佛道,便是這種孝義。
世界之亂,亂於野蠻好鬥;家庭之壞,壞在 無禮失德。故能重視孝道,從狹義的孝以孝自己的父母,先使家庭和樂;再從廣義的孝以孝一切人類,大家互相孝敬,使在愛敬和睦中過生活,那末自家庭以至社 會,世界,都可走上寧靜和悅的道路;「世界和平」這個漂亮名詞,也不至於永遠是一種理想。
第四節 學佛在行不光是說的 
學佛,要學佛的福和慧。慧,是在多聞薰 習,如理作意,如法思惟中得來的。福,是從廣修善行中得來的。今人愚於修福者,每多輕視修慧,認為多看佛經,多寫佛學文章宣傳佛法,都罵為「文字障」。而 黠慧聰利者,往往又瞥棄修福,認為修福是愚夫愚婦的事,每每「嗤之以鼻」!這都有偏差,不算正見!今地藏經為一般人說法,亦多說積善培福之事,地藏大士就 是一個標準修福的行者,他在經中說到他的福相莊嚴,就是從多劫度生修福中培植出來的。
從佛教眼光看來,修福的類型亦有不同,如 凡夫人認為一切都是實有,故一修福,即貪著其身。二乘人知身虛幻而厭棄,灰心氓智,什麼利人培福的事,他都敬謝不顧了。菩薩人則不同,雖知人生如夢,現實 如幻,而不妨普為大眾,廣修福德,以莊嚴他的身土。但在這裡應要注意的,即因凡夫修福貪身愛果,故諸經中多斥之為人天有漏的福報,是不徹底不究竟的,叫學 佛的人不要希罕它!然能解空理而深染空境的人,往往亦輕修福,以誦經禮佛等為多事,或譏為消極無用。殊不知在研經說理之暇,能以餘力修習福行,那是最好不 過的,正是莊嚴身土的基本工作。故知善學大乘空理的固不當如凡夫之貪著和二乘之厭棄,尤不可一言福報,即譏為人天小果,認為不足取法。須知人天善福,為出 世階梯,不有基礎,如何能建空中樓閣呢?故地藏十輪經卷九云:「若但發心發誓願力,不由修行十善業道能得菩提般涅槃者,然無是事;所以者何?十善業道是世 出世殊勝果報功德根本。」又說:「若不修行十善業道,設經十方佛土微塵數劫自號大乘,或說或聽,或但發心,或發誓願,終不能證菩提涅槃,亦不令他脫生死 苦」!所以有時代意識者,說修學佛法,應從「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