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心紮根—菩薩戒前言(由藝術觀點及臨床經驗談戒律) 道證法師講述
2010-8-15 18:04:21


  信心紮根—菩薩戒前言
  由藝術觀點及臨床經驗談戒律
  各位菩薩,阿彌陀佛!首先要向大家懺悔表明,末學實在沒有資格向大家介紹戒律,因為末學只是初學,學佛的資歷是很淺,對戒律雖然很有信心,但是研究並不深入,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。而且實行的程度也不很好,只能說是藉這一個介紹的因緣,提醒自己、勉勵自己,要盡心遵守佛戒,順便讓大家作一個參考,和大家共同勉勵而已。目前有許多位精通戒律、而且很用心為大眾講解的法師,大家如果對戒律想要深入了解,可以去親近,恭聽他們的講解,末學在這裡只是作一個很粗淺的介紹。
末學一直很感謝佛門許多位師長、善知識,因為他們的提倡與指導,才讓末學有機會了解戒律的重要性,學習去受持。如果能有一點一滴的受持,都是他們的功勞和功德,如果有作不到的地方,都是末學自己沒有觀照、沒有定力、沒有智慧的差錯。所有一切對不起佛菩薩,以及師長、父母教導之恩的過失,在這裡也要向大家哀求懺悔,懇請大家原諒,慈悲教導。
當我們提起戒律這個名詞,對現代講究自由,很不喜歡受約束的人,最初聽起來,很可能會覺得是老古板的一種束縛,或者以為戒律是很呆板的法律條文。教我們什麼不能做,不能做的如果做了,就是犯戒;又教我們應當如何做,該做而沒有做,也是犯戒。不瞭解戒律的人會想說:限制那麼多,根本就像拿繩索綁自己的手腳,讓自己活動不方便,自找麻煩嘛。有人甚至問說:在這個社會上,像法律、交通規則、校規,已經夠多了,為什麼還有人去寺廟求受戒呢?這實在是活受罪。還有一些自認為很先進、要改革的人,他們主張把佛所制定的戒律廢止,說不用持戒,或者認為戒律已經過時,要改進,好像他們比佛還要有眼光,更了解現代人的需要。其實,這都是對戒律有誤會,不了解戒律真正的意義。
印度的梵文中,「戒」這個字是「波羅提木叉」這是音譯。要注意它的意思並不是:波羅提著木頭做的叉子。甚至有人望文生義,以為波羅就是鳳梨,所以意思是拿木頭牙籤來吃鳳梨。「波羅提木叉」只是梵文發音,大家千萬別誤會。
波羅提木叉,它原來的意思可以翻譯成「別別解脫」,也可以翻成「保解脫」。「別別」是各別各別的意思,所以「別別解脫」就是一樣一樣的解脫。意思是說,如果你能守一條戒,就能解脫某一類的心病、痛苦,得到相當的自由自在。如果我們每一條戒都能遵守保持,就能完全解脫心病痛苦,過著快樂清淨的生活,和我們原本的佛性完全相應,就可以將佛性中本具的福報、本具的智慧,完全發揮出來,使我們安樂自在。所以,「戒」它原本的意思,應該是保護眾生,讓眾生能得解脫自在的原則。所以它另一個翻譯叫做「保解脫」。是說如果我們按照戒律去做,就保證能解脫,未來不會受痛苦的束縛。所以戒律是保護眾生,讓眾生得解脫自在的原則,並不是要將人綁住的條文。像戒律這種解脫自在的原則,應該是最適合想要自由的現代人,提倡自由的人,都應該遵守戒律的原則,若不遵守,心就會被心病纏繞,一定不會自由快樂。
我們要了解,戒律並不是很呆板,它是很活潑。我們要先了解「活潑」真實的意義。活潑,是讓我們的慈悲心活潑,讓我們的佛性活潑,起作用,發揮良知良能。我們若是沒有慈悲心,生怨恨,就像我們的慈悲心死了一樣,遵守戒律就是要讓我們的慈悲心「活」起來,發揮功能作用。並不是要讓我們的壞念頭、壞習慣,活潑起來。若是讓我們黑暗的壞念頭、壞習慣活潑起來,那就是痛苦、束縛的根源。所以說,活潑也得要主題正確,並不是四處活蹦亂跳才叫活潑。活潑是要讓我們的慈悲活起來,讓我們的智慧活起來,必須要把我們的佛性開發出來、放光。這才是「活潑」。凡事能替別人設想,發揮幫助眾生身心安樂的功能,這種活潑才有意義,才是主題正確。

下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