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外,「奉獻」和「犧牲」之間也是有所不同的。「奉獻」表示我們已有且擁有,而有能力成就他人,例如法鼓山的二十句「四眾佛子共勉語」,一定是自己先有所瞭解,才能介紹給別人聽;但「犧牲」則是說有所捐捨,捐捨之後自己便沒有了。
  
  重點「奉獻」和「犧牲」不一樣,奉獻係指已擁有後再付出,包括時間、金錢及智慧。犧牲則是捐捨後,自己便沒了。
  
  【法鼓山的方針】
  
  回歸佛陀本懷,推動世界淨化
  
  佛陀的本懷是以慈悲為懷,我們稱佛陀為大慈悲父,是世界上最慈悲的人。因此,「回歸佛陀的本懷」是希望能成為佛陀的化身,不僅希望自己發揚佛陀慈悲的精神,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學習佛陀的慈悲和智慧的精神;同時也希望凡是有人煙的地方,也都能夠建設為人間淨土。
  
  因此,淨化人間的活動,要廣佈全世界,而這份工作,則首先要從本土開始,從每一個人的自心做起。
  
  曾經有勸募會員提到,在她加入勸募工作的行列後,提高了她本身的品質。這是因為她已先體會到佛法對她本身的利益,才能讓他人也心生感動而接受佛法。並且當你在推動勸募的同時,為了能使別人更清楚明白佛理,你就會更努力於學習佛法。
  
  一方面自己用心學佛,另一方面鼓勵別人學佛,這即是在推動淨化人心、淨化社會的工作。
  
  重點1.佛陀本懷就是慈悲和智慧的精神,我們要學習及發揚這兩種精神。2.先從自己開始學習起,再拓展至其他的人、其他的地方,乃至全世界。
  
  【法鼓山的方法】
  
  提倡全面教育,落實整體關懷
  
  雖然佛教有愈來愈盛的景象,但到今天仍有許多的人未能聽聞正確的佛法。因此,必須興辦教育以培養弘法人才,接引大眾學佛。而佛教的弘法人才是有層次的:例如有些老師專門教導小學生,有些老師則從事於中學、大專或研究所程度的教育。
  
  另外,還有些人可以專精於高深哲理的研究。
  
  各層次的人才,都必須有計畫性的培養,才能在社會上各階層全面化的弘法,所以,法鼓山的建設,也將興辦各種層次的教育,培育各種層次的人才。
  
  其課程的設計,有長程、中程、短程;人才的培育法,有長期、中期、短期的分別,也有函授部的設立,從兒童教育到研究所的高深教育,都包含在內,除了培育僧寶人才,也能培養在家弟子,讓四眾佛子都能參與弘法利生的工作。
  
  此外,法鼓山也將興辦佛教的修行教育,例如朝山、拜懺、念佛、助念、打坐等等是修行,也是教育;而吃飯、睡覺、談話的威儀也屬於教育範疇之一。參加護法會、聽開示也都是教育的一種。接觸法鼓山會員,將法鼓山的理念精神告訴別人,這也是教育。
  
  因此,凡是法鼓山的參與者,現在就是教育家,也是在接受教育的人。將來每個有志願的人,都有機會接受到法鼓山各種層次的教育。
  
  事實上,教育與關懷,是一體的兩面,教育的功能便是關懷。至於為什麼要辦教育,這是因為現今社會上有人需要佛法助其離苦得樂、獲得智慧、安全、健康。為了教育別人,自己一定也要受教育,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,因此這種方法非常好。
  
  重點1.全面性的教育是指各個層次的提昇人品、關懷人間的教育,內容則包括精神層面、學問層面、生活層面、工作層面等。2.每個人不僅都應該是教育家,也都應該是經常接受教育的人。
  
  (本文摘自《法鼓山的方向》)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