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知道聖嚴法師的人可能不多,就是因為活得比較老,晚年的時候才能有機會對國家、社會有一些貢獻。對一般在家人來說,六十歲已經是退休的年紀,準備要享清福了,可是因為我出了家、做了和尚,所以六十歲以後還有一些事情可以做,這是不同的生命過程,但這就是我的生命目標嗎?
  
  例如,我現在有一個佛教團體—法鼓山,這個團體就是我最終的目標嗎?不是,我的目的是把和尚做好,今天做和尚,明天、後天我還是做和尚,所謂「做一日和尚,撞一日鐘!」
  
  這句話就是說,你現在是什麼身分,就應該把現在這個身分的分內之事做好,做好了以後再往前走,自然會有未來。如果現在不做好、不踏實,老是好高騖遠,一心想著趕快達到目的地,這是不切實際的。舉一個例子,大家在開車的時候,如果不注意眼前的路況,頭腦裡老是胡思亂想、想著目的地,請問你的車子會開到哪裡去?這是很危險的,很可能會走錯路,或發生意外。
  
  既然生命的過程,就是生命的目的,我們便應該把握生命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,事事學習、時時充實自己,把當下的角色扮演好,步步不落空,便能步步往前走。
  
  (三)生命的意義
  
  人的生命,究竟有什麼意義?第一、人的生命,不等於一般動物的生命,人有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、有倫理道德的觀念、有學習創造的心智、有社會歷史的責任、有改過遷善及反省更生的可塑性。
  
  曾經有一位醫生來看我,他是位很好的醫生,常常反省,有時候會懷疑自己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,尤其他發現自己常常會有嫉妒心、貪心、怨恨心、懷疑心,但這些都只是心裡的念頭,尚不至於對人表現出來。我告訴他,對凡夫來說這是很正常的,但可貴的是,他懂得自我反省。
  
  人之所以為人,就是因為懂得檢討、反省和糾正自己,因為懂得反省,所以彰顯了生命的意義。
  
  第二、人的生命不可以物價來衡量,生命的意義是因人而異的。中國古人就曾說過:生命可輕於鴻毛,可重於泰山,就看你如何看待你的生命,但絕不是由身分的貴賤來決定生命的意義。
  
  一個人如果生活得很踏實、很自在、很滿足、很快樂,不論貧富貴賤,都是很有意義的;如果生活得心思重重、愁眉苦臉、沒有安全感、永遠不滿足、身心不安定、精神很空虛,縱然前呼後擁、一呼百諾、穿金戴玉、貴為一國之君、富列天下第一,也是沒有意義的人生。
  
  第三、以佛教的觀點來說,人的生命有兩大任務,一是償還宿世所欠的債務,二是了卻宿世所許的心願。佛法相信,我們的生命是永續的,不是片段的,有無數的前世,有無限的未來,現世今生,只是生命長河中的一絲漣漪。人的生命是最可貴的,償債、還願愈多,生命的意義就愈豐富,生命的價值也愈高貴。如果既不情願償債也不希望還願,生命的前景也就會愈來愈黯淡、愈走愈艱難了。
  
  (四)如何面對起落不定的人生過程
  
  在面對人生的起落挫折時,我提供七種方法給諸位參考:
  
  第一、以最壞的打算,做最好的準備。
  
  第二、凡事要做正面的解讀,並做逆向的思考。
  
  第三、時時踏實、步步為營,認清方向、全力以赴。
  
  第四、感謝順緣的幫助,感恩逆境的訓練。
  
  第五、不跟自己比,不跟他人比,只知努力於現在,隨時準備著未來。
  
  第六、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。
  
  第七、未雨綢繆、再接再厲。尊重生命、善用生命。
  
  最後,我要特別強調:「凡事要做正面解讀、逆向思考。」這兩句話很有用,是我一生的體會,也是大乘佛法的精神。遇到挫折的時候,不要順著你一貫的想法,或附和人云亦云的觀念,而要做逆向的思考。我經常這麼說:「山不轉,路轉;路不轉,人轉。如果人也不能轉,只要你的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