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候世家 裴駰居士集解
2010-8-13 22:56:04

  西漢 司馬遷 撰
  南朝宋 裴駰 集解
留侯張良者,其先韓人也。(一)
大父開地,(二)相韓昭侯、宣惠王、襄哀王。父平,相釐王、悼惠王。(三)悼惠王二十三年,平卒。卒二十歲,秦滅韓。良年少,未宦事韓。韓破,良家僮三百人,弟死不葬,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,為韓報仇,以大父、父五世相韓故。(四)
良嘗學禮淮陽。東見倉海君,(五)得力士,為鐵椎重百二十觔。秦皇帝東游,良與客狙(六)擊秦皇帝博浪沙中(七),誤中副車(八)。秦皇帝大怒,大索天下,求賊甚急,為張良故也。良乃更名姓,亡匿下邳。
良嘗閒從容步游下邳(坏)圯上(九),有一老父,衣褐,至良所,直墮其履圯下(十),顧謂良曰:「孺子下取履!」良愕然,欲毆之。為其老,疆忍下取履。父曰:「履我!」良業為取履,因長跪履之。父以足受,笑而去。良殊大驚,隨目之。父去里所復還,曰:「孺子可教也。後五日平明,與我會此。」良因怪(之),跪曰:「諾。」五日平明,良往。父已先在,怒曰:「與老人期,後,何也?去!曰:後五日蚤(音早)會。」五日雞鳴,良往,父又先在,復怒曰:「後,何也?去!曰:後五日復蚤來。」
(一) 《正義》曰:良字子房,按王符皇甫謐並以為韓之公族,姬姓也。《史記》:韋昭云:「留今屬彭城,即徐州沛縣,今城內有張良廟,按張良求封留,以始見高祖於留故也。
(二) 大父,祖父。開地,名。
(三) 《系本》作桓惠王。
(四) 從昭侯至悼惠王,凡五君。
(五) 如淳曰:秦郡縣無倉海。《師古》曰:倉海君,當時賢者之號。
(六) 服虔曰狙,伺候也,七預反。《索隱》曰:謂如狙之伺物,必伏而侯之也。
(七) 《地理記》云:鄭陽武縣有博浪沙。
(八) 《漢官儀》,天子屬車三十六乘屬車即副車,而奉車即御而從後。
(九) 圯,橋也。東楚謂之圯,音怡。
(十) 直,猶故也。一曰正也。謂至良所,正墮其履也。
五日,良夜未半往。有頃,父亦來,喜曰:「當如是。」出一編(篇)書,曰:「讀是則為王者師,後十年興。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已。」(一)遂去,無他言,不復見。旦日視其書,乃《素書》(二)也,良因異之,常習(讀)誦。
居下邳,為任俠。項伯嘗殺人,從良匿。
後十年,陳涉等起兵,良亦聚少年百餘人。景駒自立為楚假王,在留。良欲往從之,道遇沛公。沛公將數千人略地下邳,遂屬焉。沛公拜良為廄將(三),良數以(素書)說沛公,沛公善之,常用其策;良為他人言,皆不省。良曰:「沛公殆(四)天授。」故遂從之,不去見景駒。
沛公之薛,見項梁。共立楚懷王。良乃說項梁曰:「君已立楚後,而韓諸公子橫陽,君成賢,可立為王,益樹黨。(五)」項梁使良求韓成,立以為韓王。以良為韓申徒(六),與韓王將千餘人西略韓地,得數城,秦輒復取之,往來為游兵穎川。
沛公之從雒陽,南出轘轅,良引兵從沛公,下韓十餘城,擊破楊熊軍。沛公乃令韓王成留守陽翟,與良俱南,攻下宛,西入武關。沛公欲以兵二萬人擊秦嶢(七)關下軍,良說曰:「秦兵尚彊,未可輕;臣聞其將屠者子,賈豎易動以利。(八)願沛公且留壁,使人先行,為五萬人具食,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(九),令酈食其(十)持重寶啗秦將。」秦將果畔,欲連和俱西襲咸陽,沛公欲聽之。良曰:「此獨其將欲畔耳,士卒恐不從;不從必危,不如因其解(十一)擊之。」
(一) 《括地志》云。穀城山在濟州東阿縣東。孔文祥曰:「黃石公鬚眉皆白狀,杖丹黎,履赤烏。」
(二) 實乃《素書》,蓋傳之者誤也。
(三) 官名(音救)
(四) 近也
(五) 師古曰:「廣立六國之後共攻秦。」
(六) 即司徒
(七) 嶢音堯
(八) 師古曰:「商賈之志無遠大,譬猶僮豎,故云賈豎。」
(九) 師古曰:「皆

下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