笑曰。「身居四大。病從幻生。若欲除之。應須淨水。」時乃持淨水上師。師乃噀之。須臾袪殄。乃謂胤曰。「臺州海島嵐毒。到日必須保護。」胤乃問曰。「未審彼地。當有何賢。堪為師仰。」師曰。「見之不識。識之不見。若欲見之。不得取相。乃可見之。寒山文殊。遯跡國清。拾得普賢。狀如貧子。又似瘋狂。或去或來。在國清寺。庫院走使。廚中看火。」師言訖辭去。胤乃進途。至任臺州。不忘其事。到任三日後。親往寺院。躬問禪宿。果合師言。到國清寺。乃問寺眾。豐干禪師院在何處。并拾得寒山子。現在何處。時僧道翹答曰。「豐干禪師院在經藏後。即今無人住得。每有一虎。時來此吼。寒拾二人。現在廚中。」僧引胤至豐干禪師院。開房唯見虎跡。遂至廚中灶前。見二人向火大笑。胤便禮拜。二人連聲喝胤。自相把手。呵呵大笑叫喚。乃云。「豐干饒舌饒舌。彌陀不識。禮我何為。」僧徒奔集。遞相驚訝。何故尊官禮二貧士。時二人乃把手出寺。即歸寒巖。胤乃重問僧曰。「此二人肯止此寺否。」乃令覓訪。喚歸寺安置。胤乃歸郡。遂置淨衣二對。香藥等物持送供養。時二人更不返寺。使乃就巖送上。寒山子高聲喝曰。「賊。賊。」退入巖穴。乃云。「報汝諸人。各各努力。」入穴而去。其穴自合。莫可追之。拾得又跡沈無所。乃令僧道翹等。具往日行狀。唯於竹木石壁書詩。並村墅人家廳壁上所書文句三百餘首。及拾得於土地堂壁上書言偈。並纂集成卷。流通世上。據寒山自己說。「五言五百篇。七字七十九。三字三十一。都來六百首。一例書巖石。自誇云好手。若能會我詩。真是如來母。」又云。「家有寒山詩。勝汝看經卷。書放屏風上。時時看一遍。」拾得詩云。「有偈有千萬。卒急述應難。若要相知者。但入天臺山。巖中深處坐。說理及談玄。共我不相見。對面似千山。」寒山拾得的詩。流傳到今。一向受人尊重。儒家亦多愛誦之。他兩大士出口成文。句句談玄說理。不要把他作韻語讀。若作韻語讀。則對面隔千山了。
六月二十五日
地藏王菩薩發大誓願『眾生度盡。方證菩提。地獄未空。誓不成佛。』一切菩薩也如此發心。我們每天上晚殿。也如此發願說。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。煩惱無盡誓願斷。法門無量誓願學。佛道無上誓願成。」凡佛弟子無不發此誓願。證果深淺大小不同。皆由願力深淺。依願行持大小而定。佛由眾生修成。眾生能依願行持。就是菩薩。就能成佛。既然成佛人人有分。何以一切菩薩發願度眾生。度來度去總度不盡呢。因眾生之眾字。由三個人字合成。三人成眾。眾生之數。無窮無盡。十法界中。除佛法界外。其餘九法界都屬眾生。上三界是聖人。已出生死苦海。不受輪迴。餘六界都未出生死。九法界內有三聖法界尚有微細習氣未盡。所以都屬眾生。習氣有深淺。上三界淺。下六界深。習氣深重。業障眾故。故叫苦惱眾生。這些眾生。死去生來。不得休息。勢難窮盡。其數量亦復難知。嵩嶽元珪禪師對嶽神說。「佛七能三不能。佛能空一切相。成萬法智。而不能即滅定業。佛能知群有性。窮億劫事。而不能化道無緣。佛能度無量有情。而不能盡眾生界。是為三不能也。」又說。「定業亦不牢久。無緣亦是一期。眾生界本無增減。且無一人能主有法。有法無主。是謂無法。無法無主。是謂無心。如我解佛。亦無神通也。但能以無心通達一切法爾。既眾生界本無增滅。則度眾生亦無所謂盡不盡也。」六祖壇經解釋四弘誓願曰。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。...... 所謂邪迷心。狂妄心。不善心。嫉妒心。惡毒心。如是等心。盡是眾生。各須自性自度。是名真度。......又煩惱無盡誓願斷。將自性般若智。除卻虛妄思想是也。又法門無量誓願學。須自見性。常行正法。是名真學。又佛道無上誓願成。既常能下心。行於真正。離迷離覺。常生般若。除真除妄。即見佛性。即言下佛道成。」佛果禪師曰。「究竟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