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。
◎人們經常為生活的每一個方面,如職業、副業、嗜好,有規律地訓練自己。至於為生命本身去接受訓練,則往往不被重視。
◎「自有一雙慈悲手,摸得人心一樣平。」
◎內心的轉化雖不易完成,但絕對值得一試。
◎悲心與利他的心態,就是當你面臨必須在自己與他人的福祉之間作一抉擇時,你把他人福祉放在自己福祉之上的那種感覺。
◎信仰應成為行為上的努力而顯現出來。
◎一般人心中主要是將他人分為三類:友、敵、非友非敵。對此三類,我們所持的態度是:貪、瞋、漠不關心。一有此三種態度,利他之心就無從生起。因此,消除貪、瞋與冷漠,實屬重要。
◎把他人的痛苦引為自身的痛苦,是獻身他人的極致。
◎唯有愛心才能對治瞋恚;唯有慧劍才能斬斷無明;唯有慈愛才能克服仇恨,願一切眾生永遠安樂。
◎善良的生活必須有善良的動機,我們必須分擔他人的痛苦。
◎慈悲是修行者的本質。
◎修行的目的在開顯人的智慧與慈悲。
◎除非我們能不捨晝夜地培養—對每個我們遇見的人都能產生愛心,不然我們會錯過了生命中最能有我們喜悅的部份。
◎人類社會的目標,必須是以悲心謀求人類的改善。發揮愛心、尊重他人和分擔他人的痛苦。
◎開始修行時,應以克制自己用基礎,再來即應以積極助人為目標。
◎我們的處境充滿希望,解脫的種子就在我們心中。
◎沒有給予的人,生命就會退化。
◎從敵人那裡你才能學得真正的忍辱,當你面對敵人的行動時,你才能學得真正的內在力量。從此看來,即便是敵人,也是教你心的力量、勇氣和決心的老師。
◎平靜、清醒、無所執、不分別計較的心,自然充滿美德和慈悲。
◎一旦清楚地看到自己生命的痛苦,對於別人的煩惱也會感同身受,而欲極力為之排解。
◎缺乏慈悲的滋潤,智慧之道將顯得乾澀而理論化,沒有智慧的慈悲又容易流於膚淺或誤導。
◎唯一真正的控制力在於內心,那是對自己未來的關心和責任感,以及對他人福祉的關懷。
◎任難任之事,要有力而無氣;處難處之人,要有知而無言。
◎生活就是修行的道場,人生就是不斷地付出。
◎生命的勝利者就是勇於認錯的人!
◎精紳修煉是一種很單純的心靈培育的功夫,它使我們的內心無貪、無瞋、無癡,或者使其專注、清醒、安定和充滿慈悲。
◎我們所有的世界是在我們內心;世界是以心為主導,而心必須要適當的訓練與淨化。
◎快樂因調伏自心而有;心不調伏,樂不可得。
◎生命的過程中,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裡,要有坦然面對自己生命不足的態度。
◎發心於人間和平與正覺世間的行動,承擔有情眾生與自然世間的宇宙責任。
◎犯罪畏罪的人,雖然逃得了一世,卻永遠住在心的牢獄,得不到平安和幸福。所以我們要承擔自己的錯誤,勇於修正改過,救自己的心,扭脫內在的牢獄,得到心靈的自由,為自己換來平安和幸福。
◎微笑著聽人說話,謙和地對人說言。
◎保持微笑是最好的良藥。微笑的人做事最舒服,大家都喜歡他。
◎ 只要懷有慈悲心,人人都是觀世音。
◎以堅定的意志處世,用柔軟的心接待人。
◎每天要做到—今天我要微笑,不笑的話,我會沒有零用錢。
◎一個不快樂的修行人,對眾生是沒有利益的。
◎微笑是一種真理的火花。多微笑較容易接近真理。
◎把生命奉獻給眾生,即使僅是一位眾生,才有生命的光明與快樂。
◎不要說你沒有力量!力量只有大小,絕非有無問題。那怕是一點一滴,都是無比的功德。
◎你在做善事時,如果人們說你自私自利,不管怎樣,還是要繼續做善事;你在做善事時,如果人們遺忘你的辛苦,不管怎樣,還是要繼續做善事。
◎這個世界有太多的苦難與不平,要我們付出善心的愛與溫暖的手。
◎你要人對你做什麼,你也要對他們做什麼。
◎戰勝自己的人是最偉大的征服者。
◎愛是一種關係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