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化日之下。
《靈峰宗論卷二之四10548頁》 
24.專精護戒
專精護戒,微細無虧,即三乘正行也。持戒不發心,止得世間樂果,發心不持戒,難免三途苦輪,故須本末兼舉,始終一致,方能保住解脫。
《靈峰宗論卷二之三10560頁》 
25.蓮池大師法語
蓮池大師法語~
蓮池大師曰:「妄念是病,念佛是藥,久病非片劑所能療,積妄非暫念所能除,莫管他妄念紛飛,只貴在念佛精切。」
26.孫中山先生說佛教
孫中山先生說:
「佛教以犧牲為主義,救濟眾生,他的動機是大智、大仁、大勇。」
27.一世奔波夢一宵
春宵夢  夢春宵,一夢春宵夜復朝
昨日少年騎竹馬,今朝化作白頭翁
從此去  莫心焦,一世奔波夢一宵。
28.淨土法門
淨土法門,無機不收,九界眾生,捨念佛法門,上無法圓佛道;十方諸佛,捨念佛法門,下無法普度群萌。
《印光大師》 
29.切莫較得失
一日復一日,切莫計得失
取捨忘分別,一切總非實
處處要圓融,時時宜樸實
一氣走到家,端坐空王室
30.天地之大德
天地之大德,莫大於放生,過莫大於縱殺。
清.智靜大師 
31.等覺菩薩尚需求生西方
等覺菩薩,尚需求生西方,何況我等凡夫,業根深重,倘不致力於此,是捨易而求難,可惑之甚矣。
《印光大師》 
32.水月鏡花皆幻相
靈光獨耀本來明,無染無污氣自清
水月鏡花皆幻相,知君有日悟歸程
33.宇宙觀與人生觀
愛因斯坦說:「我嘗想一個人的宇宙觀,不妨悲觀一點,因為一個人難逃生老病死的厄運;但人生觀,則該積極進取,同時應了解,人並不僅為自己而活的道理。」
34.深潛不露
深潛不露,是名持戒。若浮於外,未久必敗,有口若啞,有耳若聾,絕群離俗,其道乃崇。
《西方確指》 
35.人人念佛皆成佛
人人念佛皆成佛,動靜閑忙莫變差
念到一心不亂處,眾生家是法王家
36.勸人念佛求生西方
勸人念佛求生西方,即是成就凡夫作佛,功德最大。
《淨土集》 
37.浮生如夢
「浮生如夢」~
浮生如夢,逆順苦樂,榮枯得失,乃夢中事。
一念善,則福因肇始,一念惡,則禍種萌芽。
38.寵利勿居人前
寵利勿居人前,德業勿落人後
受享勿踰分外,修持勿減分中
39.有命盡貪生
有命盡貪生,無分人與畜
最怕是殺烹,最苦是割肉
見死瞪兩目,張口不能哭
念此惻肺肝,何忍縱口腹
40.十地始終不離念佛
彌陀疏鈔云:故知念佛菩薩之父,生育法身,乃至十地,始終不念佛。
41.三障敗戒德
蕅益大師云:
有三障能敗戒德,使心退沒:
(一)瞋恚橫於自他,而生惱害。
(二)我慢於諸僧寶而生輕忽。
(三)懈怠於諸妙法,不肯學習。
三法有一,牽入惡道,忘失信心。
42.心性
不動者曰性,見境而動心者曰心。
43.持名為正行
只今持名一法,亦止慕直持去,不用三心兩意,深信淨土可生,發願決定往生。以持名為正行,以六度等為助行,萬修萬人去,斷斷可保任者。若一點好勝之心涉入參究,謂為向上,則腳跟不穩,禪淨兩失之矣,智者不可不決定其所趨也。
靈峰宗論卷二之三10471頁 
44.務實
佛法盛時,人爭務實,逮其衰也,眾咸競名,實故超生死證菩提,名必爭人我、長魔業,志士不可不熟審也。
靈峰宗論卷二之三10473頁 
45.欲易行疾至,應當念佛
佛法有無量門,有難有易,卻易行疾至,應當念佛,稱阿彌陀佛名號,疾得無上菩提。
行策大師 
46.慎勿造因
人可欺,鬼神不可欺。佛言一切眾生,慎勿造因。
47.貪婪最壞,布施第一
天下最壞的事,莫過貪婪,明吞暗取純為己。世上第一功德,首推布施,捨物散財在利他。
48.死盡偷心活計
死盡偷心活計,做成沒用生涯;
收拾無窮妄想,換將一朵蓮花。
《紫柏大師》 
49.修道世外幽棲
修道世外幽棲,始精神堅定,如往來城市,則嗜慾日生。
《草堂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