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念佛即是戒定慧
蓮池大師曰:
大藏經所詮者,不過戒定慧而已。念佛即是戒定慧,何必隨文逐字,閱此藏經。光陰迅速,命不堅久。願諸人以淨業為急務。
2.持名念佛是大總持
靈峰大師云:
一句佛號念熟則三藏十二部極則道理都在裏許;十七百部公案,向上機關,都在裏許,三千威儀,八萬細行,三聚淨戒,亦在裏許。又云:真能念佛,不妄想馳逐,即大禪定,可見持名是大總持,圓滿一切功德。
3.學佛最要緊是了生死
雪廬老人言:
學佛最要緊是了生死,不了生死,將三藏十二部倒著念,會背,也沒有用。
4.老老實實念佛
奉勸諸位,總要老老實實的念佛求生西方,才不辜負如來說這個上成佛道,下化眾生,成始成終的總持法門。
《印祖法語》 
5.念佛是大乘中最近之路
古德云:
成佛近路是大乘,大乘中,禪是近路,禪與淨相比,念佛是最近之路。
6.持名念佛
觀佛三昧經云:
「佛告父王,諸佛本德,真如實相等,非凡夫所行境界。故勸父王念佛也。」由上可見,念佛法門於諸法中稱為徑路,而四種念佛中,持名念佛更為方便究竟,故稱為徑中之徑。
7.淨為律教禪密之歸宿
印光大師說:淨為律教禪密之歸宿,如百川萬流悉歸大海。以淨土法門乃十方諸佛,上成佛道,下化眾生,成始成終之法門。
8.發菩提心、一向專念
疏鈔云:「齊諸聖於片言,越三祇於一念。」極圓極頓至簡至易,故知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,不但為無量壽經之綱宗,實亦為一大藏之指歸也。
9.善惡禍福、身自當之
無量壽經云:
天地之間,五道分明,善惡報應,禍福相承,身自當之,無誰代者。
10.念佛發願往生諸佛護行者
十往生經云:佛言,若有眾生者念阿彌陀佛,願往生者,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,若行若坐,若住若臥,一切時一切處,不令惡鬼惡神,得其便也。
11.念佛是大心菩薩之行也
憨山大師云:以念佛而消妄想,以慈悲而轉貪瞋,以柔和而化強暴,以謙光而折我慢,如此則是大悲心菩薩之行也。
12.「無所住」乃放下一切
放下一切,即是「無所住」,一句佛號聲聲相續,即是「生其心」。倘欲抽減念佛以習定,則更是大錯。
《谷響集》 
13.金剛經淺顯的意義
金剛經淺顯的意義~
金剛經,是指導我們要做到三心不住,四相皆空,破除我執、法執,而又不著空的境界,同時還要我們能夠運作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妙用,去廣修六度萬行。
14.自覺覺他覺行圓滿
無量壽經云:「假令供養恆沙聖,不如堅勇求正覺。」說明自度求往生重要,自己要有往生的把握,才可以發心廣度眾生,往生沒把握,則多念佛要緊,度眾生要有緣份與能力,有了戒定慧及六度的基礎,修學普賢十願,才能得利益,若往生沒把握,弘法利生的事少做,否則會耽誤往生。
15.世人多不自量力行
印光大師法語~
世有多不自量力人,往往以菩薩所行之事,直引為己任,而不知自己在苦海中未出,何能遍救苦海之人。
16.十地菩薩不離念佛
華嚴經云:「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。」惟有真實的智慧才選擇此法門。
17.等覺菩薩尚須求生西方
等覺菩薩,欲求圓滿佛果,尚須求生西方,何況我等凡夫業障深重,倘不致力於此,是捨易而求難,可惑之甚矣。
《印祖法語》 
18.普勸往生
諸大菩薩普勸往生~
華嚴法華等諸大乘經,文殊、普賢等諸大菩薩,馬鳴、龍樹等諸大祖師,悉皆顯闡讚導,普勸往生。
19.契機之法
善導大師說:「若欲學解,從凡夫地乃至佛地,一切諸法,無不當學。若欲學行,當擇其契理契機之一法,專精致力,方能速證實益,否則經劫至劫,當難出離。」所謂契機之法,自然無過於求生淨土。
20.念佛就是定
祖師大德常勉初學者,不要涉獵許多經典,也不應該聽很多人講經說法,看多聽多,你的妄念就多,變成所知障,障礙你的本性,障礙你的智慧,教我們一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