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者的立德、立功、立言 耕雲先生講述
2010-8-8 22:10:09

孫中山先生說「人者,心之器。」人,只不過是心靈的容器而已。人,是受思想的支配和認識指導的,如果沒有正確思想和認知,就沒有正確高尚的行為;而無意識的行為,那只是低級的行為。
現在的社會是工商社會,工商社會支配人們思想的是功利主義,在功利主義人格化的弊病下,有的人是要錢不要命,有的人是要錢不要良心;只要有錢可得,無不趨之若鶩,如賭博、炒股票、六合彩、大家樂……讓許多人活不下去。功利主義固然有其正面的意義,的確也有助於社會繁榮、進步,但負面的影響卻很可怕,不少急功近利的人只顧今天,不管明天;只求近利,不管遠害。既然不在意、不關注、不珍惜、不希求一個更能心安、更好的明天,於是他也就沒有明天了。
我常說:煩惱與錯誤同在──只要有錯誤,就必定有煩惱;罪惡與毀滅同步──踏進罪惡的同時就是走向毀滅。如何阻止、化除錯誤和罪惡的萌生與氾濫,就要靠各位共同集中心力,弘揚正法,導正社會風氣,拯救大眾的心靈了。
在中國人本主義的傳統觀念上,講求的是三不朽──立德、立功、立言。我們禪者是不計功利的,禪的本身就是不朽,生命的本體就是永恆,除了心以外,沒有任何的事物是真實永恆與不朽的;但是作為一個不捨眾生,既超世又入世的禪者,對三不朽的觀點是隨順的。因此,我想借用古人三不朽的尺度,來討論禪者的人格內涵及生活理念。
一、立德
通常人們把「德」看成是個最好的字,如尊稱某人為大德,或者說「有德者居之。」其實,德有好有壞,好的是美德,壞的是惡德。德既然有好有壞,我們就知道「德」是指一個人獨特的風格。由內在的涵養,到外在風範的卓然不群,始終表現著獨特的善,就是美德;若是一貫突出著特異的壞,就是惡德。禪者雖不執著什麼,但從禪的真實證得中,自然會表現出一種獨特的風範,流露出一種無法形容的親和力,和不可思議的同化力。
禪的親和力與同化力,能把不同的心態同化,使其跟自己的心一樣,否則就不是真正的禪者。禪者勿須刻意地去立德、立功、立言以求世間三不朽,因為禪的本體就是真實而不朽的。
從不朽的角度去看禪者,他的德有他獨特的風格;他離分別,不假矯飾,自然具有一種不可形容的情操和風範。如果沒有獨特的、不變的、永恆一貫的自我,就稱不上是德。德就是始終一貫的,終生不變的風範和風格。
真正的禪者是無為的、無私的、無我的,他是為而不有、善而不居的,心力是堅強的,包容是無限的……這就是禪者的「德」。

下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