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佛感應見聞記 林看治老居士著
2012-8-14 12:28:03

   
  ↑以上為在港澳台比較常見的《念佛感應見聞記》封面。鑑於此書實值推薦,特此掃瞄書籍封面,上傳到七葉佛教書社網站。
  序 
三代書如何,遭秦火而不知,漢後之書猶存,合而觀之,經史子集,莫非因果,鑑之式之,世風淳焉。集部有小說稗史,遞衍至今不衰,而普及讀者,實駕乎經史之上。惟其品不齊,不列文獻,然歷史類、風俗類、武俠類、神怪類、寓言諷世、兒女柔情等類,類雖繁,無不以善惡懲勸,為其旨歸,以有輔翊經史之功,故名儒開士,皆不黜焉。但事有虛構者,有尺丈過甚其辭者,有恰如其分者,是以人有信不信,故孟子有不如無書之歎,惡其虛構過辭也。書則如是矣,而人心亦多不同,有信古書所載者,有信今人所言者,有信書不信人,信人不信書者,有信古不信今,信今不信古者,夫如是,非全信也,非全不信也。是書記者為今人,今人所記乃今事,今人人多識之也,今事人多知之者,不虛構,不過其辭,如之何而不信,信則培陰騭淳世風矣。此記之作,為有信者作,亦為有不信者作,今不信,未必不信於他日,故作不唐捐。或曰;君所言者因果,未敢撥無,此所記者感應,不無疑耳?噫,因果者事之現相,感應者理之動態,事與理,動與現,芳能離之為二,因果何有哉?又難之曰:因果經史詳矣,又焉用此為?曰:不聞乎法華之善巧歟?說法,則中下不契,說譬喻,則上中皆聞,說因緣,則三根通暢,而輔翊經史,此寧不勝,果信乎此矣,始能望經史之堂奧。
中華民國五十八年歲次己酉暮春稷下李炳南識

下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