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(農曆十一月十九日)四種念佛方法
昨天談到「放下萬緣,一心念佛」。當然,念佛要達到一心,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更有效、更相應的方法,各人用功千差萬別。在這無量無邊的法門中,今天講其中四種念佛方法:一、持名念佛;二、觀像念佛;三、觀想念佛;四、實相念佛。這四種,攝盡無量的念佛法門,依此修持,確保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其中前三種是事持,後一種是理持;事與理結合起來,方能圓滿。
一、持名念佛
很多初發心念佛的同學,將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念出口後,方才發現有許多煩惱、妄想拋不開,心裏頓起分別,以為念佛不但斷除不了煩惱,反而越念煩惱越多。殊不知這是你無量劫以來的生死根本——無明煩惱,如江河奔流不息,如何能夠一下子斬斷呢?而念佛的目的正是要斷除煩惱。古來大德說:「妄念紛飛之際,正是做功夫時節」。妄念出現時,立即遣除,久而久之,功夫自然純熟,你能夠覺察出妄念紛飛,幸虧有這句佛號,如果不念佛,妄念波翻潮湧,剎那不停,自己還不能覺察到呢!由此可見,念佛的時候比不覺察以前進步多了。所以,持名念佛很重要。
持名念佛這個法門,源於《阿彌陀經》。經說:「舍利弗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聞說阿彌陀佛,執持名號,若一日、若二日……若七日,一心不亂,其人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,是人終時,心不顛倒,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。」七日一心不亂,臨終之時,阿彌陀佛與觀音、勢至及諸聖眾親臨接引,往生西方。古德曾說:「末法時代的眾生不修念佛法門,非愚即狂。」愚就是沒有智慧,不懂得修。狂就是狂妄,類似精神病,缺乏智力,不能修行。因此,對於一個正常學佛的人來說,還是依念佛得堅固。
那麼,如何來修呢?持名念佛最忌諱的是意念不能集中,思想渙散,字句模糊,不能念一句聽一句,快慢不一,既無節奏又不連貫。能念的心與所念的佛不相應,聲音攝不住念頭,名號隨口滑出來,功夫不得力,永難成片。持名念佛貴重一心,不夾雜其他念頭,不以念得快、念得多為好,許多念佛的人,往往貪多貪快,實際上,應該不緩不急,歷歷分明,行住坐臥,穿衣吃飯,任何時候,一句佛號綿綿密密,正如印光大師所說的:「隨忙隨閑不離彌陀名號,順境逆境不忘求生西方。」古人打佛七,一整天都在佛堂裏,念佛不間斷、不分散,一心用功,很容易得到事一心不亂。
二、觀像念佛
觀像念佛源於《大寶積經》。經中說:釋迦牟尼佛因地修行,名大精進菩薩,未出家時,看見一比丘在畫佛像,非常莊嚴,從而生起大恭敬心,隨即發心出家。出家後,向那位比丘禮請其所畫的佛像,比丘滿足了他深切的心願。於是,他誠心誠意地恭請佛像到深山裏供奉,專修觀像念佛,即眼觀佛像,心裏念佛,這就是觀像念佛的起源。
現在,每個寺廟庵堂都供奉著佛、菩薩及羅漢聖像等,可以說也是給佛教徒修觀像法門提供方便;居士在家裏供奉一尊佛像,以恭敬心、虔誠心,在佛像前念佛、誦經、禮拜、懺悔,這也可以說是在修觀像法門。眼見莊嚴的佛像而不念不拜、不恭不敬,這是缺乏善根。
那麼,如何修觀像念佛,其功夫才容易上進呢?首先安立一尊所要觀想的佛像,使意念安住在這個聖境上,隨之生起所觀佛像的形相;其次,漸漸觀想佛像的頭部、雙手、身軀、兩足等全身部位,使這些部位在心裏逐漸明顯清晰,再次對佛像全貌作更深入的觀想,隨每個人觀心力量的大小,使所觀佛像,可大如樂山大佛,也可小至寸許,但都要讓佛像莊嚴的相貌在內心浮現,時時感覺到與佛同在。修行功夫深的人,可能佛像會在心裏大放光明,功夫差些的人,佛像在心裏會有其位置,但不一定會放光明,這時,你不必勉強想要佛像放光,不要執著,否則,必定會影響觀像念佛的成就。
假如所觀的佛像只有部分在內心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