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板。鐵筆有礙。出舍利三顆。嵌罅深隱。光彩璀璨(按二藏原文璀璨二字左側皆從火部)。眾驚異焉。此皆阿彌陀佛悲智示現。龍舒居士願力不泯。吾姪信心堅固所致。謂佛法無靈驗。西方無方無淨土。可乎。
舊板重刊。善緣圓滿。諸仁者切忌莫於紙上板上作背向兩般錯會。雖然本性彌陀惟心淨土豈欺我耶吁。仁智之見有不同。中人以上可語也。於是乎書。  延祐三年(元佑三年系元朝仁宗時代合西元一三一六年。)。歲
次丙辰中秋日。同修淨土信士。奉訓大夫。前江淮等處。財賦都總府副總管(卍續藏管作官。)古壽呂師 說書于潯陽寓舍之信堂。
龍舒淨土文序(按由前呂大夫序知。此序系元朝呂元益所作)
淨土之說乃超脫輪迴捷徑。龍舒居士著為成書。廣行流布。蓋欲勉人以必為。要人以必至。其用心誠非淺淺。凡欲披閱。須詳味其言。諦思其義。若大概涉獵過目(二藏原文概木部在既下方,不在左側)殆亦徒然。苟為他事所汩或覺心意稍懈。姑置少時。然後再觀。則庶無遺意。否則非但意義不相屬而信心亦無自而起。茲如其無用。望轉施信士。勿徒束之高閣。庶不負龍舒居士之用心。而予區區鋟木之勤。殆亦不虛設矣。呂元益書。
重刊龍舒淨土文序(按此明朝重刻之序。中華藏所無。特錄自卍續藏。供讀者參考。)
如來設教之不同也。兼但對帶。顯密偏圓。三乘五行。隨自隨他。種種差別。功高易進。念佛為先。在凡具惑用三觀智顯本性佛法。智祖曰心境叵得。故染可觀淨。不礙緣生。故想成相起。唯色唯心。故當處顯見。此觀佛三昧之正訣。具眼者能之。若夫稱唱瞻禮。讀誦持戒。皆淨業之正因。正觀之助行。雖登臺之有金銀。入品之有上下。趣無坐而階不退則一也。有宋王龍舒作淨土文并附錄總十三卷。嘉禾僧巹。點校釐為十二卷。漏澤件誦特刊行之。終日念心終日念佛。介爾有心。三千具足。心想彼境。復了此心。念心是佛。全佛是心。然後般若德顯。解脫德彰。法身德圓。法界圓融。不思議體。即此論功不在禹下  時
成化十七年歲次辛丑(按成化系明憲宗年號。辛丑年係西元一四八一年)佛成道日鄞江南溪秋月序
林居士俠菴序
阿彌陀佛於往劫中。發四十八願度脫眾生。有一願云。若有眾生聞我名號。求生我國乃至十念。若不生者不取正覺。阿彌陀佛誓願度生。若眾生不求接引。佛亦無可奈何。倘志心稱名。誓求出離娑婆者。無一不蒙垂慈攝受也。故淨土法門乃超脫輪迴之捷徑。倘能與信切願。持佛名號。求生西方之誠。必能與佛感應道交。臨終親蒙接引。即得帶業往生。龍舒居士著成此書。曲盡婆心。勸人修行念佛。語意懇切。循循善誘。蓋欲勉人以必為。要人以必至。其愛人之心。可謂懇且切矣。普願讀者詳味其言。諦思其義。息心實求其益。發菩提心。生真信願。勇猛精進。持佛聖號。求生西方。臨命終時。蒙佛接引。如願往生極樂世界。庶不辜負龍舒居士勸人念佛之婆心焉。  戊戌年元旦日林俠菴頓首敬勸
盧陵李氏夢記
彥弼。乾道癸巳(按道系南宋孝宗年號,癸巳年係西元一一七三年)家染疫疾。四月五日彥弼亦病。粥藥不進。至十九日早夢一人褐衣。神貌清臞(按二藏原文臞從病字之部首。不從月部)以手撫摩彥弼肢體。而呼彥弼。令速起。彥弼惕然問曰。公何人耶。答曰。予即龍舒也。彥弼因告以疾病。雖欲支持。莫能。將何以愈其疾乎。公曰。記省闕仲雅教汝捷徑否。彥弼曰。然。每日持誦阿彌陀佛不輟。公曰。汝起食白粥即可。既寤。索粥食之。病果隨愈。後見龍舒畫像。儼然如夢中見者。彥弼稔聞居士潛通六藝。尤精於易。誨人不倦。所至學者輻湊(按輻湊喻密集。)謝君以靜逸堂待之。戶外之展常滿。正月十一日令子姪往承其教。不久回云。居士夜來講書罷。如常持誦禮佛。至三鼓。忽厲聲念阿彌陀佛數聲云。佛來接我:言訖立化。是夕邦人有夢二青衣。引公向西而行。傳為勝異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