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聯繫固然應該注重「橫遍十方,豎窮三際」,人情上的往來也不能偏廢此理。我雖然課徒甚嚴,但是我也很注重個人心理的感受。例如:甲、乙二人工作勤奮,都很值得獎賞,但是我目前只有一份禮物,不知獎勵誰好,在左右為難之下,我只得透過甲送給乙,並且對甲說:「我有一個精美的禮物要送給乙,請你替我轉送,將來如果還有一份的時候,再送給你。」我這麼一說,乙收到了禮物,固然心喜,甲也因為受到重視而感到高興。如此一來,皆大歡喜。
  
  由於受到「橫遍十方,豎窮三際」這句話的薰習甚深,年少時,凡是見到一篇流暢優美的文章、一句金玉良言,我都儘速告知周遭的同學們;凡是聽到一則趣聞新知,我也如獲至寶,廣為傳閱,唯恐無人知曉……,無形中締結了許多珍貴的友誼。直至今日,偶然福至心靈,有了一個很好的構想或計畫,我往往毫不吝惜地與良朋好友們分享,即使被同道們先行採用,心中也非常歡喜;一趟雲遊弘法下來,我也總是迫不及待地將沿途見聞告訴徒眾學生們。
  
  我始終認為:橫向的傳播訊息,是廣結善緣的妙方;而交流聯誼,則是促進彼此進步的增上緣。因此十年前,我就力主佛學院間應舉行院際活動,可惜大家太過保護自我,並不能蔚為風氣。
  
  早在一九六四年的中泰佛教辯論會中,我已提出團結、統一、動員作為討論的核心,當時曾引起在場論師們的一致贊同,直到現在,我仍然不停地以此呼籲佛子們要集體創作,期能眾志成城,發揮力量。我不但奔走提倡,更付諸實踐。
  
  我在信徒裡,成立了念佛會、青年會、婦女會、禪坐會、金剛會……,大家以會會友,互勉互勵,成為紅塵裡的一股清流;在學者中,每年舉辦的佛教學術會議,無論是國內或國際性質,都能普獲學者的肯定;在宗派間,我曾於一九八五年首開先例,舉行「顯密佛學會議」,而今年的「禪淨密三修法會」中,每場萬人的聚會共修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轟動……。可見只要以真理的法則來行事,自能到處受人歡迎。
  
  「橫遍十方」的空間觀,擴大了我們的心胸;「豎窮三際」的時間觀,則拓展了我們的視野,我一方面尊重歷史傳統,但也主張因時制宜。例如,我過去曾為文批評擅改佛誕的慶祝日期,但也嘗撰稿建議改良寺院傳統課誦;我反對一些人曲意將神佛混為一談,我卻主張應將附佛外道釐定界限;佛教人士將各種修持方法定得繁瑣,我卻主張將法會儀式簡單隆重化,俾能真正攝受眾生;我創辦佛學院達二十八載之久,在生活上,我們一向採取晨鐘暮鼓、早晚課誦、搬柴運水、典座行堂等傳統的教育方式,但是在思想上,我鼓勵教師們要注重現代的變遷,給予學生們啟發式的教育。
  
  為了弘揚正信佛法,從剛來臺灣的單車下鄉,到這些年來的汽車代步、空中來回,深深感受到現代化的交通工具確實給予弘法上諸多便利,然而適時的恪遵古制,也能使人認知佛教的真義,例如:佛光山在一九八九年起,每隔一年舉行行腳托缽活動,不但將佛陀的慈悲與光明帶到臺灣各個角落,給予善男信女供養種福的機會,對於出家僧眾而言,也是一項很好的體驗。一九八○年後,我們在臺灣北、中、南三區首創的「回歸佛陀的時代」活動中,利用現代的聲光化電,使數萬信眾有如進入時光隧道,回到兩千五百年前的靈山勝境中,享受梵音的法喜……。
  
  四十年來的弘法事業,雖未有很大的建樹,但自忖總是兢兢業業,力求遠紹如來之遺緒,以豎窮三際,貫通古今的方式,期使廣大的信眾能真正普獲法益,並且藉此作為後世徒眾的典範。
  
  在教界,我八宗兼弘;在政界,我不分黨派。對於國民黨的官員首長蔣經國、李登輝、李煥、郝柏村等上山,我固然迎為嘉賓,民進黨的許信良、黃信介、康寧祥、余陳月瑛等來訪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