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然安和樂利;人人持戒,多做善事,道德自然淳樸敦厚。(047)

病,是一種障礙,有時是外來的,有時是心生的。治病的良方,不外藥物、飲食,甚至信仰、正念等。每一個人都必須做自己的醫師,不要做疾病的奴隸。(048)

有時生病不見得不好,生病讓關心你的人更珍惜,讓嫉妒排斥你的人,因你生病而歡喜,這也是一種消災的方式。樂極生悲,因禍得福,凡事沒有絕對的。(049)

每天在思想上、觀念上都能大死一番,以「責人之心責己,恕己之心恕人」,對自我的增品進德,必定有所助益。(050)

我們生活在紛擾的社會中,每天至少要留點時間給自己,透過靜坐、思惟、反省,來找回自己。(051)

一滴水匯聚可成海洋,一粒米種植可收萬斛。微小的善行能成就終生的福樂;微小的惡事,能成為永久的悔恨。因此,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輕忽任何微細的念頭。(052)

身體的健康是生命的能量,人常常因「病」而意志消沉。對於疾病,我們若能化病為友,彼此共存,也是一種養生之道。(053)

一般人靠華麗的衣服和化妝來美化自己,修道者則以道德和慈悲來莊嚴自己。(054)

世間上最成功的將領,不是打敗百萬敵軍,而是調伏自己內在邪見惡念的魔軍。(055)

放下世俗萬緣,佛法才能在心中提起。一個人能有多少進步,完全看他心中有多大;心如虛空,就可以包容一切。(056)

為人不能像行屍走肉,要內外一如。人非只有一世,人死後,心識是要「搬家」的,所以,要好好經營這顆心,才會搬個好家。(057)

人的快樂與否,常在心的一念之間。故學佛要在「心」地上用功夫,多往好的、善的、美的、真的、慈悲的方向去追求。(058)

向外追求的是知識,向內發掘的是般若;唯有般若智慧才能分別善惡、判斷正邪、轉迷為悟、去染為淨。(059)

煩惱如水,沉溺在煩惱大海中,能掙脫出來,即是得度。常云:「師父引進門,修行在個人。」別人度我們只是一個因緣,真正能度我們的是自己。(060)

學佛要無我,寫文章要有我。如果筆下的文字沒有「我的感情」、「我的思想」、「我的看法」,就不是一篇好文章。(061)

「清飲食、清呼吸、消思想」三者是衛生之道。能建立「清淨」的健康觀念,才談得上修身養性。(062)

如果能以「慈悲喜捨」為根,以「惜福結緣」為本,以「禪淨戒行」為修行骨幹,以「慚愧感恩」為枝葉、果實,這樣的人生自然收支平衡,豐美充實。(063)

身居山林,心如鬧市,還是不得安住;唯有無住生心,隨緣自在,才能過著充實法喜的日子。(064)

美麗,人人歡喜;醜陋,人人討厭。世界上,有的人面容美麗,心靈醜陋;有的人容貌醜陋,心性善良。真正的美麗,要從內心出發。只要心善、心真、心慈、心淨,一切自然就會美麗。(065)

唯有真正受過痛苦煎熬的人,才更能體悟真理的崇高;唯有勇敢去接受負面的一半,內心才有寬容的空間。(066)

一個人的勞力有限,真正的能源在於內心的智慧;智慧就是財富,能夠開發內心的能源,人生才會活得充實、快樂。(067)

不要急著現在休息,將來百年之後,就有長久的休息。人是一個、命是一條,心是一點;一點點的發心,能讓世界更美好。(068)

美,是一種藝術,是一種感受。美的心靈,是我們最珍貴的資產;心中有了美的感動,生活中,自然無處不真,無處不善,無處不美。(069)

自由與不自由,完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間,心隨境轉則不自由,心能轉境則能獲得大自由。(070)

一念固然足以形成人生的轉捩點,更重要的是自己必須肯用心、肯出力,去完成那最初的一念。(071)

人的一生,不但要抵抗外境的風雨,也要積極的開發自己;不斷開拓心中的能源,才能無憾的走完人生。學習六根互用的動員力,敢想、敢作、敢說,勇敢的活出自己,生命才有豐沛的創造力。(072)

人生的自在,不在他求,而是當下自我轉識成智,轉苦為樂、轉迷為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