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正,用以律己;忠厚義氣,用以待人;真誠勤勉,用以任事;慈悲發心,用以行善。(034)

用感情換取他人的信仰,無法長久;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,歷久彌深。(035)

由「無常」,可悟緣起緣滅,必能精進;由「無我」,可知性真性實,必得自在。(036)

目中有人助緣多,口中有德福報多,耳中清淨和諧多,心中有佛歡喜多。(037)

在學識上要力求博大精深,在修養上要力求忍耐包容。(038)

養生之道,在於吃得淡,吃得粗,吃得少;處世之道,在於吃得苦,吃得虧,吃得重。(039)

自我觀照,反求諸己;自我更新,不斷淨化;自我實踐,不向外求;自我離相,不計內外。(040)

有田不種,必無收成;有錢不用,必空積聚。(041)

有為法雖假,棄之則佛道難成;無為法雖真,執之則慧光不朗。(042)

有道之書盡讀,明事之書多讀, 閒雜之書少讀,邪妄之書不讀。(043)

死,要死得有價值;死有重如泰山,輕如鴻毛。活,要活得有意義;活有流芳百世,遺臭萬年。(044)

為人父母,要心甘情願養育子女;為人師長,要心甘情願作育英才;為人學生,要心甘情願承受教誨;為人子女,要心甘情願孝養父母。(045)

求革新不可太快,厭惡人不可太兇,要他好不可太過,用人才不可太急,聽發言不可太率,對自己不可太寬。(046)

有能力的人,處處給人方便;無能力的人,處處給人為難。 (047)

自己不學好,別人幫不了;自己要學好,誰也擋不了。 (048)

勇氣須從一念中求,仁慈須從行儀裡找。(049)

生活的教育重於知識的教育,道德的教育重於功利的教育,普及的教育重於特權的教育,自覺的教育重於接受的教育。 (050)

坐姿如鐘,必須穩重;站立如松,必須正直;容貌如鏡,必須明淨;行止如法,必須合儀;視聽如教,必須受益;思想如流,必須清澄。 (051)

作家在稿紙上耕耘,農夫在土地上耕耘,教師在黑板上耕耘,禪者在心地上耕耘。 (052)

人我相處之道,靠生活教育來訓練;自我提昇之道,靠思想教育來啟發。 (053)

事事肯放過他人則德日昇,事事不放過自己則學日密。 (054)

沒有新觀念,不會進步;沒有大格局,不會遠見。 (055)

事,無法要求「完美」,但至少要能「完成」,才算盡到己責;人,無法要求「萬能」,但至少做到「可能」,就能堪受擔當。 (056)

依附得人,可獲終身快樂;投靠非類,將造一生之殃。 (057)

受社會教育,為一已之謀生;受佛教教育,為眾生之化導。 (058)

以智慧燈來點亮心光,以自性佛來成就內心,以六度法來治療心病,以七聖財來豐富內財。 (059)

幸運,總是垂青於勇敢的人;福報,總是降臨於厚道的人。 (060)

在貧困中,要有忠心志氣;在危難中,要有信心勇氣;在富貴中,要有善心義氣;在修持中,要有正心道氣。 (061)

所謂學問,在於治事,事不治,縱學無益;所謂佛法,在於治心,心不治,縱修無成。 (062)

法無善惡,善惡是法;境無損益,損益在人。 (063)

治學不厭是智者,教育不倦是仁者,做事不苦是勤者,受苦不訴是能者。 (064)

知己、律己,是立身處世之要道;容他、助他,是人際相處之良津。 (065)

知苦惱,才會本份不妄求;知慚愧,始能進步不退化。 (066)

敢於發問,問出智慧;長於聽聞,聞出對話;善於溝通,談出共識;勇於思考,想出創意;受於鍛鍊,磨出實力;安於靜修,修出道德。 (067)

信其言,不察其行,是智者之愚;信其行,不察其言,是愚者之智;察其言,亦察其行,是智者之智;不察言,亦不察行,是愚者之愚。 (068)

自學,是成功的動力;自律,是成功的條件;自信,是成功的方法;自尊,是成功的要素。 (069)

安排自己能獲得快樂,充實自己能獲得智識,掌握自己能獲得平安,創造自己能獲得成功。 (070)

真理要靠力量來實踐,力量要靠真理來發揮。 (071)

為了完成自己,任何考驗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