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  序
破繭重生的喜悅
「是知作罪之時,心氣剛強,為福之時,志意劣弱;今以弱善之因,求離強惡之報,豈可妄得。」 
當體察到梁皇寶懺中的幾段懺文時,內心既是感念,更是感慨。所謂福報與業報,反省即福報,不滿即業報,為人處世,若懂得反省懺悔,即使逢凶遇禍,也會否極泰來,為自己迎來福報,若不明反省懺悔的殊勝,一味於現實境遇裡埋怨人事,不滿遭遇,那即使立於吉地福蔭,也會為自己招來始料未及的橫厄,因為世間事福禍難料,福兮禍所伏,禍兮福所倚,念善福至,念惡禍臨,善心、善意、善念是祝福祝賀,惡心、惡意、惡念是傷害得罪。幻化造作。誠如,反省就是一股反求諸己的善力,這股善力的祝福,可讓反省者的內心世界因這念反思自省的善力,省察出累積已久的小惡因緣和心氣剛強的潛伏業力,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,更於看到自己優缺點上的琢磨,啟發感恩境界的懺悔心,而懂得於逆境挫折中,感恩上進,為自己迎得福報。 
然而,世間面相的呈現令人費疑猜的是,為什麼大多數人的心念造作週而復始,帶給自己的,竟然不是反觀自省福報的解脫,而是不離抱怨指責業報的苦痛?若能解析「萬法唯心造」這句法語的道理,即知原因在於人的心念生住異滅,時時造作的,都是分別、執著的自我妄執。是分別、執著佔據染污了世間人心,可嘆的是,人們卻對分別、執著認識得不多,不知它會膨脹我們煩惱無邊、業障無盡的我執,反而在面對現前的果中境界時,任憑分別的擺佈、執著的折磨,完全不明白分別、執著的本身就是一個不容輕忽的錯誤,因為它經常無處不住、無處可住的露出馬腳,或頻頻在別人身上看到分別、執著的錯誤,或自己置身其中,犯著跟別人相同的錯誤,分別、執著。 
然而我們看得出別人身上的「缺點」 ,而且分別、執著於其中,卻不知自己置身其中的「盲點」 ,也是另一種面相的分別、執著。任憑分別、執著的缺點與盲點進行著吐絲結繭的業力,在內心蘊釀著一樣的錯誤,卻用兩樣的心情來看待。對別人分別、執著所犯的錯,毫無轉圜餘地的批評指責,對自己置身分別、執著所犯的錯,則塗上一層厚厚的保護色,極盡藉口的辯解袒護。同樣的錯誤,兩樣的標準,同質的煩惱,不同的心情。 
分別、執著是我執的化身,讓我們吃盡了它的苦頭,而缺點、盲點,南轅北轍的兩種心情,一是怨想,一是親想,看不慣別人的缺點是怨想,置身自己的盲點是親想,怨想和親想,怨親不能平等,又從苦入苦…… 
地皎隨佛出家以來,每每思惟佛陀精神和地藏悲願,在難堪難忍的娑婆世界,不疲不厭的行甚難希有之事,再再為一切眾生宣說因果法則,所祈願的,無非就是一切眾生皆能離苦得樂,免於煩惱、業障、果報的牽纏,這是佛之等心、菩薩等願的大悲德智。 
縱觀人生短短數十寒暑,其生命內容均含攝於苦空無常的因緣法中,若不能在有限的生命裡善聽、善解佛法真義,又當如何把握無常苦空、稍縱即逝的生命因緣,以有限的生命,懺悔無盡的業障? 
因而,美好的人生不在於生命的長短,而在於當事人是否能真正了解生命的真義。在許多人的生命當中,有多少人終其一生也無法體解─怨業、共業,全拜「分別、執著」這兩種無始生死以來的習氣所賜,甚至一輩子生活在不離「逞強、好勝」的生活模式裡,終身站在分別執著、逞強好勝的金字塔頂端,起心動念,行諸惡業,終致慘痛地摔落在生命的缺口上,造作了一切的人生苦痛。 
怨業、共業,包裹著分別、執著、逞強、好勝的習氣,這層層疊疊的厚繭,捲入了六道輪迴的生死漩渦,幸運的得個現報,今生作善、作惡,趁著你還憶念得起的今生就受報了,因你記憶猶新,果報甘受,是難是禍,不怨天尤人,進而提起一念虔誠的懺悔心,仰仗佛力加持,隨順業緣消了舊業,業網、業繭結的再密再厚,終能基於當事人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