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下半輩子,完全致力於廣揚佛法,成為佛教史上佛弟子轉 化最著名的例子。如今,對於發願修持非暴力(ahimsa)的人而言,這個可怕的戰場成為真正具有啟發性的聖地。
 
鹿野苑是遠近馳名而且備受尊崇的聖地,因為就在此處,佛陀與他的五名弟子第一次討論了四聖諦。從此以後,這個教法傳遍了亞洲,對遠至中國、日本、緬甸等國 家的國王、政治家與學者們,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。由於四聖諦深遠廣大,而且放諸四海顛撲不破,如今也開始進入西方靈性追尋者與學者的心靈。也因如此,數以 百萬的人們得以睜開雙眼,見到佛陀話語的真理,轉變了他們的心靈,也完全轉化了他們的生命。
 
雖然「聖地」一詞是個相對的說法,佛陀在「祝願文之王」: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的《普賢行願品》中,談到究竟真理時說:
 
普賢行願威神力  普現一切如來前
一身複現剎塵身  一一遍禮剎塵佛
於一塵中塵數佛  各處菩薩眾會中
無盡法界塵亦然  深信諸佛皆充滿
 
根據這段祈願文,現象界的每一個原子(塵)裡,就包含了如同宇宙中所有原子等同數量的佛;這表示,我們不能排除目前有佛住在北京的三裡屯或巴黎的布洛涅森 林裡的可能性。事實上,這不只是可能性,而是百分之百的確定。然而,大多數人的心都是十分僵化,因此任何造訪這些地方的人,都極不可能感知他們當中有佛存 在。
 
大致上說,一般對「聖地」的觀點,都認為它們應該是高貴、華麗而且幾乎是完全靜態的。我們從小就一直受到所有社會規範與期待的桎梏,對於真正廣大見地的心 所具有的彈性與開放,我們無法習慣。對多數人來說,聖地應該是安祥、潔淨而且井然有序;而非燥熱、吵雜、塵土飛揚、蠅蟲亂飛而且臭氣沖天的。然而,像菩提 伽耶或瓦拉納西等地,完全是一片混亂,卻仍然被尊崇為真正神聖的地方。我們絕對不該忘記,二千五百年前(當時印度與尼泊爾的邊界不像今天那麼準確),釋迦 牟尼佛選擇誕生在古印度,而且未來還有九百九十八尊佛將於該處出世,這就是多數人都認為這些地方遠比潔淨的瑞士更為神聖的主要原因。
 
佛教聖地並不一定是與釋迦牟尼佛生平有關的地方——比如他誕生、證悟、說法、涅槃之處;有許多聖地與其它諸佛,以及我們這個時代的阿羅漢、菩薩、佛陀弟子 等有關。在佛教的黃金時期,許多大師在亞洲各地弘法,包括突厥斯坦、阿富汗、巴基斯坦、印尼、中國、西藏、尼泊爾,當然還有印度。然而,數世紀以來,有些 地方已經失去與佛法的緣,雖然現在還有可能造訪它們的聖地,但這些地方大都已經難以辨認,或經常處於政治不穩定,甚至是危險的情況當中。
 
密乘佛教對分佈在全世界五十六個地點的聖地與聖殿③,有不可思議的描述。此外,還有一些隱匿的聖地,例如不局限于單一地理位置的香巴拉王國等。這些秘境都 是由過往的密乘大師所發現,後來成為人們終身投入修行之處。歷史上經常可見,精進的佛法修行者犧牲了家園、親人、事業與所有的世俗財富,為的就是前往這些 隱秘之處修行。有些地方頗有名氣,例如錫金的紮西頂(Tashi Ding),以及中印邊界的白馬崗 (Pemako)等。
 
③一般稱為「二十四個聖殿與三十二個聖地」。
 
位於印度與喜馬拉雅山區的古老聖地,經過歷代諸佛與菩薩不斷的加持,以及數百萬朝聖者絡繹不絕的參訪,因此這些地方至今仍生動鮮活,而且深刻感人。這些聖 地未經任何人規劃或控制,也沒有人主導類似「聖地體驗營」的東西,更沒有過多的宣傳與剝削;換句話說,到目前為止,沒有任何「迪士尼」心態的痕跡,至今我 們還可於午後坐在恒河邊上,看著火葬儀式的進行,聞著火燒屍體的氣味,沉醉於繚繞的吠陀唱誦聲中,仿佛三千年來,一切都未曾改變過。
 
一般而言,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會影響我們思考的方式,也會影響我們對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