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。
  (二)考察佛法的真偽必須要以佛家的基本教理為準。佛經都是由佛親口宣說,而佛經的內容都是佛陀的自證境界,這種自證境界不是世俗人一般的知識、一般的理智可以推測,可以理解的。因為世俗人的理智或者知識,是憑五官感覺而進入理性認識,是一種意識境界、有分別的境界,而佛陀的境界,是超乎時空,超乎語言,不可思議的。提出這個論點是什麼原因呢?因為當時發生了一些論戰:說什麼大乘非佛說呀,《楞嚴經》非佛說呀,《起信論》非馬鳴菩薩所造呀等。假若以世俗的觀點,以世間的進化論的觀點,或者通過訓詁說解釋經論,認為某個經論是真的,某個經論是假的,以這種觀點來對待佛法,就根本與佛陀的自證境界不相合。考察佛法的真偽必須要以佛家的教理「四聖諦、三法印」來衡量,是不是合乎四聖諦法?是不是合乎三法印?是不是合乎因果、緣起性空的論理?要以這個來衡量,不能以那個進化論的眼光、訓詁學的考據方法來對待佛法。
  (三)根據契理契機的原則,上契諸佛理,下應眾生機。佛法一方面不能違反佛經的原則,要發揚,另一方面要結合時代、眾生的根機,就是要適應社會、適應群眾,要與時俱進,從這些方面提出新佛教的理論和僧制的改建。
  (四)提出人生佛教。認為人生完成道德,提高人格,自利利他,能夠做到這一點,就是與大乘菩薩行相應,就可以建立人生佛教,有利於現代社會,有利於家庭、社會、國家、世界,使眾生在生活中獲得美滿幸福。所以做人,必須要完成人格,進一步發菩薩心,修菩薩行,才能完成佛果,這個不是空洞的,而是很實際的。
  (五)提倡佛教應世與救世。應世與救世,是什麼意思呢?提出建立新佛教,一方面改革佛教的制度,保護佛教寺廟,救寺救僧;另一方面把佛教真理弘揚出去,淨化人生,使世界、使人們得到挽救,這就成立現代佛教的思想。
  (六)僧團與信眾的關係。在佛教集體中,首先應該注意僧團的建設,僧團是主體,應該以僧人來領導,而信眾是圍繞僧團做為護法。
  (七)尊重中國佛教的傳統,特別是中國大乘宗派。當時內學院歐陽漸提出來一個觀點,認為佛教應該繼承和學習印度,像龍樹、無著、世親的學派,中國佛法沒有什麼建樹,不值一學。太虛大師就持相反的態度,他認為中國佛教是我們的祖師根據佛說的原理,就自己的研究和心得加以發揮創立,在教理及結果方面都不違反佛法,這是中國佛教的優良傳統。他尊重中國佛教各宗派的優良傳統,以此傳統,結合新時代的思想,根據上契諸佛理,下應眾生機的原則,來建立人生佛教。
  (八)愛國思想,愛國愛教。如抗日戰爭中組織僧侶救護隊、佛教國際訪問團,來擁護抗戰、宣傳抗戰等事跡。
  三、有關佛教革新思想的論述
  有關佛教革新思想的論述是:八宗平等、對佛法的判攝、關於人生佛教。
  (一)八宗平等
  佛教從漢代傳入中國以後,到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,是通過翻譯、講學,從萌芽到成熟的階段,當時的派別就有十一種,到了唐代以後,才正式形成宗派,計大乘八宗,小乘二宗(又有史家將小乘的俱捨歸入法相宗,成實歸入空宗,故一般只提八宗)。
  大乘八宗,其中慈恩宗、三論宗、天台宗、華嚴宗(賢首宗),多偏於教理的發揮、解說,當然也講教理行果,但著重是教理;禪宗、密宗、淨土宗、律宗,偏於行持,重在講行,教理方面就不如前面的廣繁。八宗中在歷史上又將禪宗稱為宗下,也叫宗通,將經教又叫說通,教下。
  為什麼他提出八宗平等?因為在歷史上,宗派之間互相比較,互相爭辯,在判教方面有很多差別,不統一,太虛大師就認為各個宗派都是平等的。為什麼?
  1、各宗雖然是有差別,但在大乘境界上與所覺的菩提果方面都是平等的。在行持方面雖各有各的行持,有參禪、念佛、講經、守戒、修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