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法在人間 惟賢法師講演
2012-12-30 16:52:38


    太虛大師思想及僧制建設研究 
  ——2005年6月16日講於人民大學——
  一、太虛大師生平簡介
  二、革新佛教思想的要點
  三、有關佛教革新思想的論述
  (一)八宗平等
  (二)對佛法的判攝
  (三)關於人生佛教
  四、有關僧制建設的論述
  (一)整理僧伽制度論
  (二)僧制經論
  (三)建僧大綱
  (四)菩薩學處
  一、太虛大師生平簡介
  太虛大師是佛教的思想家、理論家,又是革新佛教的創造者,他的一生是在艱難的歲月裡度過,但他所做出的成績卻是很大的。他提倡的人生佛教,就是以後趙樸初老居士,在1982年中國佛協第二次全體代表大會上提出的人間佛教。現在中國佛教協會的章程,就是以人間佛教的思想為指導,佛教的各項工作,各個寺院、各個佛學院都是根據這個思想在開展工作。
  太虛大師的著作已經整理出版,風行海內外,他寫的三寶歌,現在已經成為海內外佛學院的校歌,影響很大。
  我親近太虛大師將近十年,從16歲到21歲在漢藏教理學院讀書,21歲以後,一直到26歲左右,與大師通信沒有間斷,受太虛大師的教育很深。他在漢院給我們講真現實論、人生佛教、今菩薩行、菩薩學處,還教我們寫詩,他善於詩歌,書法很好。
  大師是浙江崇德人,1889年農曆12月18日生,於1947年1月17日圓寂在上海玉佛寺,享年59歲,將近一個甲子。
  他誕生以後,二歲時,父親就去世了,母親改嫁,幼時全是靠外祖母撫養、教育。外祖母是信佛的居士,經常帶著他朝山,拜佛,從小種下佛根,對於寺廟印象很深,對於佛菩薩很崇拜。接著,在家裡受他舅父的教育,他舅父設有私塾,他在私塾裡面讀《四書》、《五經》,學文學,奠定了儒學、文學的基礎。16歲出家於蘇州木瀆滸墅鄉某小廟,平望小九華寺的監院士達給他披剃,取法名唯心,師祖奘嚴給他取法號太虛,「太虛」之號就是這樣來的。從此以後,一直用太虛之號。
  後來,他在天童寺,聽道階法師講演佛學,從歧昌法師受《法華經》、《楞嚴經》、《指月錄》、《起信論》,奠立了佛學基礎。接著不久,楊仁山在南京辦祇洹精舍,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個佛學院,現代式的佛學院,同他在一起學習的都是中國後來的一些知名人士,這是他在研究佛學方面的一個重要過程。其中最重要的還有兩次靜修,第一次是讀《大般若經》,讀了以後有啟發,豁然開悟,後又閱讀《華嚴經》,那種開悟境界又繼續出現;第二次在普陀閉關,閉關期間,除了靜坐、修禪、禮拜、念佛以外,還廣讀經論,期間寫的著作較多,關於《楞嚴經》、《起信論》的解釋等,這一系列都是形成他佛教理論的基礎。
  1908年在廣州,他首先與一個叫華山的僧人認識,華山當時的思想比較開明,不滿意當時佛教的現狀。大師與華山認識後,談得很投機,華山就請他觀看其所攜帶的新書,是清初康有為、梁啟超、譚嗣同、章太炎所著的,以開發他的思想。大師之佛學救世之宏願,由此勃發而不能自遏。
  接著又認識一個當時隨孫中山搞民主革命的僧人叫棲雲,他和棲雲很談得來,棲雲就介紹當時的進步書籍給他看,其中有中國、歐洲的各種主義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理論,這些對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啟發,大受革命思想之掀動。
  1909年至1910年,由於華山之策發,棲雲之慫恿,他就學於南京祇洹精舍。
  1911年,與跟隨孫中山革命的一批人相識,革命黨廣州起義失敗,黃花崗72烈士犧牲,太虛大師還作了詩來追悼,當時政府就懷疑他,要查辦他,他就到處跑,東躲西藏。
  1912年,他與仁山等,在江蘇金山,提出組織中國佛教促進會,成立金山寺會所,謀新中國新佛教之建設,要把金山寺辦成佛教大學,來培養僧才,培養佛教新一代的接班人。他提出這個思想,並在開會時大眾通過以後

下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