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的忠孝觀 星雲法師著
2012-12-29 21:17:59


    時間:西元一九八四年七月

    地點:北港

    聽眾:法師、護法居士

    (弟子依空記)

    一.世間忠孝的意義二.佛教忠孝觀的理論根據

    三.怎樣盡忠盡孝四.佛教對忠孝的貢獻

    各位法師、各位護法信徒:

    感謝佛陀的慈光加被,能夠來到宗教信仰至為濃厚,聞名於全省的北港,和各位結個善緣。今天我要和各位談的題目是:「佛教的忠孝觀」。

    每一個人都希望聽到別人讚美他是忠臣,他是孝子,甚至是忠孝雙全、舉世景仰的人物。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文化,無非是教導老百姓如何盡忠盡孝,家中如 果出了一位忠臣或孝子,全鄉里都感覺無比的光彩。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價值取向的更易,古時候的忠孝觀念,是否應該一成不變的保持下去?什麼是忠、孝 的真正意義?在今天這個變化莫測的時代,對於忠孝的觀念,應該有什麼嶄新的詮釋與發揚?這些問題,我從佛教的觀點,分四部份重新對忠孝做一番省察:

    一.世間忠孝的意義

    在過去的時代,要做一位忠臣很困難,因為忠臣要對君王絕對的服從盡忠,沒有條件的奉獻犧牲,所謂「君要臣亡,臣不亡不忠;父要子死,子不死不孝。」甚至於陷君親於不義不仁的愚忠愚孝,都不能違抗。

    國父孫中山先生在民族主義中曾提到,這個時代並不需要我們盡忠於君主,但是要盡忠於國家,盡忠於民族,國家的利益所在和全民的幸福所繫,要盡全力 去維護,而不是對於特定個人的盡忠。那麼,我們應該對什麼對像竭盡我們的忠誠呢?我們要忠於國家,覆巢之下無完卵,國家滅亡了,個人也就岌岌可危了。我們 要忠於領袖,領袖是領導我們全民完成理想目標的能者;我們要忠於主義,主義是我們全民共同的寄望理想;甚至要忠於愛情,忠於夫妻之間生命相托、至死不渝的 感情;忠於朋友,忠於朋友之間誠信不欺、肝膽相照的道義;忠於責任,忠於自己對社會、對家庭、對工作、對承諾、對自己的責任;忠於良心、忠於人格,良心人 格是對於道德價值不妥協的一份護愛;忠於信仰,信仰是對於真理信念不轉移的一種追求,我們需要盡忠的對象實在太多了。

    所謂「忠」,究竟是什麼意思呢?「忠」有下面幾層含義:

    (一)專注的意思:我忠於國家、忠於感情、忠於朋友、忠於信仰,表示我把精神和心意專注在此,投入完全的關懷,甚至獻出整個的生命。

    (二)不二的意思:譬如我忠於夫妻感情,表示我珍惜這份憂戚與共的情誼,不再見異思遷,做第二人想。良禽擇木而棲,忠臣擇君而仕,我忠於領袖,表示我已認定一位賢明的領導者,不再貪戀榮華,背棄他去。

    (三)完成的意思:為了要忠於國家、忠於朋友,乃至忠於信仰,表示我必須去完成彼此之間的一種關係,盡到應有的責任,平時固然要喜樂同享,憂戚與共,臨到最後抉擇關頭,尤其要死生不渝,絕不背信,如同「疾風知勁草,板蕩識忠貞」一樣。

    (四)圓滿的意思:既然能夠專注不貳,不計成敗地去竭盡自己的忠誠,完成自己的責任,當下即已圓滿忠貞之行,實踐的本身即是成就。

    由此我們可以瞭解忠的含義,不僅僅是狹義地盡忠某一個人,或對某種特定對象的恭敬崇拜,忠是更廣義地對大眾的服務奉獻。在家庭裡,要忠於妻子兒 女,忠於為人夫、或者為人婦的一份職責。在社會上,要忠於團體、忠於公司、忠於主管上司,克盡為人部僚的一份責任。與人相處要忠於道義良心,追求理想要忠 於自己的原則立場,在我們的生活裡,忠的美德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,忠的懿行對我們人格成長的影響至深且鉅。內心忠誠的人,往往是世路的明燈,光照八方。

    在「青年守則」中,開頭第一條就標示:「忠勇為愛國之本」,第二條接著揭櫫「孝順為齊家之本」。忠誠對於我們固然很重要,孝順也不容忽視。談

下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