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題目好像很吸引人,所以聽眾很多,把演講室擠得滿滿的,也可以說地方太小,勞動諸位來聽講,讓很多人沒有位子坐,而坐在水泥地上,也使很多人擁擠地靠牆壁站著,非常抱歉。
  先講生活,次講現代人的生活,再看看禪的生活如何配合現代人的生活,也探討禪和現代人世的生活有什麼關係。
  生活
  生活的內容及其定義,有許多不同的說法,但概括地說,我把它分成三點來說明:一、家庭生活。二、社會生活。三、精神生活。在人的生命過程之中,不離這三種生活範圍,也不可能缺少其中任何一樣。
  家庭生活很簡單,說是夫婦和睦、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等倫常,也就是倫理的生活。人不能沒有家庭,但在成長的過程中,也離不來社會。舉凡求學、工作以及 人與人之間所有一切關係接觸的活動,都是社會生活。除了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之外,人還需要有精神生活,唯有藉著精神生活,才顯出人與動物不同,才有人的尊 嚴。精神生活也有層次、範圍的不同。
  我國古人所謂的精神生活,有六個項目,便是六藝: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,都可包含在現代人所說的運動、娛樂、藝術三項中。人除了物質的食、衣、住、行之外,在孫中山先生的《三民主義》中,還提倡育、樂的重要。
  人一生下來就會運動,而人也由於會運動才得以漸漸成長,這一點,人和動物相似。印度有一種瑜伽術的運動,它有很多姿勢及動作,是模仿自動物,它可說是精神的抒發。
  娛樂也可包含在藝術裡,但最單純的娛樂,並不一定說是藝術。比如男女談戀愛,如果是像曹芹筆下的賈寶玉與林黛玉,或莎翁筆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,說是藝 術。再如求偶是生物的本能,不是藝術,而是娛樂;但人和動物不一樣,人的求偶應與精神的生活相關。人與人之間,彼此互通款曲,是一種個人感情的抒發,可以 說是娛樂。
  進一步談到藝術,這進入精神的領域,乃是通過繪書、雕塑、音樂、詩歌、舞蹈,來發掘美、表現美、感受美、欣賞美。藝術沒有種族、文化、地域的界限,但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和從事的,並不是一個人都有藝術生活的條件。
  有的人可以沒有運動、娛樂、藝術等愛好及嗜好,但嚮往道德的修養,也說是人格的修養及陶冶,因而有聖賢及君子的期待和要求。東方的儒家、西方的猶太教 及基督教,就是在此要求出現的產物。在其他未開化的部落民族,也有他們宗教信仰的生活。在自然環境嚴酷,在精神空虛及苦悶的情況下,宗教乃應運而生。從年 齡上來看,年輕時喜歡運動、娛樂、藝術,漸漸步入中年、晚年自然而然接觸到道德修養的生活,也就有宗教信仰和宗教修養的生活,這不一定要受到什麼打擊,而 是自己本身在人生體驗的層次上漸次昇華。有許多學者主張人類的精神生活停留在藝術就夠了,不必進展到宗教信仰,但還是有很多學者主張,最後縱然不信宗教, 但亦應有宗教徒的精神修養。此外,人們奠定宗教信心,發生宗教情操場,殆與其心智的開發、身心的成長,有連帶關係。
  現代人的生活
  現代人與古代人有何不同?人都是一樣的,古代人是我們的祖先,我們和古代幾千年以前的人相較,並沒有任何變化,我們還是和古代的老祖宗一樣;所不同的是環境在變,由於歷史的變遷,現代人的生活與古代有所不同。現代人的生活特徵是什麼?
  一、知識爆炸
  古時候的中國人說汗牛充棟、學富五車,是形容書的數量之多,但那時候的書是用竹簡刻寫成的,體積大,佔空間,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,那些書是很有限的。
  現今由於文明的演進、知識的開發和累積,以及學術分工的結果,各種各類的圖書琳琅滿目,卷帙潔繁。由於書籍太多,甚至用微卷(microfilm)的 方法庋藏。我們看台灣各大學的圖書館藏書已夠豐富,但台灣各大學全部圖書的總數,還不及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