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有個感覺在那裡,但慢慢地覺得暖,也有人覺得清涼。
  觀腳掌心是在身體不舒服時才用的方法,並不需要一直用它。
  三、觀丹田
  丹田,在佛教的天台智顗撰《釋禪波羅密次第法門》中另有一個名詞,稱為「氣海」。修止的初門,共有身的五處:頂上、髮際、鼻柱、臍間、地輪。臍間又名 氣海,即是臍中之下、關元之上的小腹部位,即是中國道家所稱的丹田。觀丹田並不是佛教專有的法門,而且用這個方法也達不到禪定的最終目的,但可以將之當作 修定的基礎。
  丹田有三個:上丹田、中丹田、下丹田。上丹田,位於整個頭面最中心的部份,即兩眉的中間。中丹田,在胸部的兩個乳頭之間,橫隔膜的上面。下丹田,則是 肚臍眼下三橫指處。通常所觀丹田,即是將意念系緣於氣海的位置,唯不可故意隨著呼吸蠕動丹田,若丹田自然隨著呼吸上下起伏,則是正常現象。
  首先講上丹田的觀法。此即一般所稱的眉心或印堂,是在注意力不易集中,並且有昏沈感覺時,可以用此法,但觀的時間不宜太長,以免頭痛,或有得通的幻 覺,似會向上飛昇,也是不好。剛開始先假想在眉間的地方有一個光點,像顆珍珠般,晶瑩明亮,是很清涼的光。起先僅是米粒般的一點,然後漸漸地擴大,整個頭 部都變成光團,再繼續從頭往外發展,全身成為一個光團,你的存在就是光,其他都消失了,除了光沒有餘物。
  其次,當我們胸部不舒服,呼吸不暢,身體虛弱而沒有精神的時候,觀中丹田,此在針灸穴位名為「膻中」。觀中丹田時,想像它整個部位是一輪滿月而不是身 體。最先,在兩乳頭之間,畫一個十字,於十字交叉點上觀想有一輪滿月,離我們好遠好遠,像是在太空之中一樣。逐漸地,月亮越來越近,越來越大,大到中丹田 的部份都是月亮,後來,甚至自己整個成了月亮,周圍的環境也不見了。本來月亮在心裡,結果自己消失在月亮裡了。
  至於下丹田的觀法,男女有別,應特別留心。下丹田以臍下三指為中心,男性在作觀時,不要低於肚臍眼下三個手指寬的距離,否則,觀的部位太低,易產生生 理上性慾的反應。女性則因為臍下三指處是近子宮的位置,若觀久了,可能使得月經提早,或是在月經來時,一直觀它而導致流血不止。所以作觀時,男性不要超過 臍下三指,女性以觀自己的肚臍為佳,或觀肚臍眼下一或二指為宜。而且不要用專注的方式,當用若有若無地系心該處。如果每天打坐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,或是早 晚各坐一小時,觀下丹田大致上仍是安全而容易攝心的好方法。
  佛教把觀丹田視為修止的初步方法(系緣止)裡的一種,故在《釋禪波羅密次第法門》說,修成五種系緣止的方法之後,接著當修制心止及體真止,到第三種止,始開智慧。
  觀下丹田時,由於氣向下沉,重心在下部,便能把所有的能量儲蓄在這裡,所以於人有很大的幫助。能夠使得輕浮的人、緊張的人和講話講得很快的人,覺得穩 重、沉著,也能使膽小而常缺乏安全感的人,以及沒有自信心的人,性格改善。智顗大師說:「若系心臍下,臍是氣海,亦曰中宮,系心在臍,能除眾病,或時內見 三十六物,發特勝等禪。
  下丹田觀到稍得力時,可能會產生幾種現象:首先是發暖,再則,這個暖的感覺會傅到你的全身;暖流或向後通過肛門,順著督脈從脊椎上達頭頂;或從小腹, 順著任脈,向上經過胸口到達喉嚨,若以舌舐上顎,便易接通督脈,道家即謂打通任督二脈,唯與發慧無關。第二種現象,則是從小腹局部的溫暖感,漸漸擴散到全 身都覺得柔和的暖感。經過暖的階段以後,身體所有的不舒服和緊張都沒有了,最後連身體的負荷感也沒有了,所以能治病健身;坐在那裡,已經忘掉自己在作什 麼,但其享受輕安和舒服的感覺還在。
  觀丹田的極致是只能到這樣的程度,它可使你獲得到粗定的經驗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