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中國佛教
  眾所周知,佛教並不是被限定於某一個特定的民族或國家的宗教,現在傳播世界各地的佛教,都是發源於二千五百年前的印度,並且經過了長時間向各地流傳。 在這期間,由於要和各個民族國家所原有的文化背景接觸,進而為了適應各種不同民族與文化的需要,以致於使得佛教沾上了各種的特質色彩。然而佛教的基本原 則,例如因緣論及因果律的觀念,均普遍受到各地佛教徒的堅持,從因緣所生法的觀點,便能使人捨去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念;從因果報應的觀點,更能使人 肯定道德生活的重要性。倘若放棄了這些原則,它就不是佛教。
  所謂中國佛教,它是依據印度佛教的原則或釋迦牟尼佛的根本精神,再加上中國本土儒、道兩家文化若幹成分,變成了普遍受中國人所樂意接受的佛教。
  不過,從佛教初傳中國,再等到中國本土佛教的形成,已經經過了三百五十年左右的孕育時代。所以初期的中國佛教,與來自西域或印度本土的佛教,沒有什麼 不同之處,例如像佛圖澄(西元二三二——三四八)及鳩摩羅什(三四四——四一三)等高僧到達中國,不僅接引而且造就了許多傑出的中國佛教傳法人才與高僧, 例如道安(三一四——三八五)、慧遠(三三四——四一六)、道生(三五五——四三四)、僧肇(三八四——四一四)等人的出現,始為佛教開拓了中國化的局 面。也就是說,在此時期之前,中國人僅忙於接受從西域或印度翻譯過來的佛教文化,經過三百多年的學習與研究,尤其在與中國儒家及道家的固有文化不斷的競爭 與比較之後,這些傑出的佛教高僧們,便大膽地面對佛教的教義,作了重新的評估,並給予嶄新的解釋。魏晉時代的格義之學,便是一種實例。所謂中國化的佛教, 也就從此誕生。
  當然,中國為吸收印度佛教所做的翻譯工作,是從第二世紀開始直到十一世紀,歷經約千年時間,同時也將佛教變成中國化。這種工作一直做到第八世紀時,便有了很大的成就,甚至達到圓熟階段。同時也陸續地將發生於印度當時的各種佛教典籍,翻譯成中國語文。
  有關中國化的佛教,可以列舉者有淨土、天台、華嚴、禪宗,尤其從宋朝以後的淨土與華嚴,事實上已和禪宗合流,天台宗也沒有特定的教團。大致上不論任何 一派的僧侶,都得遵照佛陀所制訂的戒律如法奉行,直到百丈懷海(七二O——八一四)時代,禪僧也多住在律寺,不過,他們可以自由選擇適宜他們自己所修行的 方法和經論。禪僧自成一個教團的情況,那是從百丈懷海樹立了禪宗生活規範的叢林清規之後。
  百丈懷海大師的叢林制度建立之後,佛教的中國化,才算圓滿成熟。可是,從對教義的自由發揮,到僧侶生活方式的大膽改革,已經經過了四百年的時間,在這 期間經過許多高僧大德善知識的努力,而最後的集大成者,卻是禪宗的人物。然而在禪宗大成就的四百年前,道生法師就已經主張頓悟成佛及眾生皆有佛性,結果被 當時的眾僧認為是邪說,而遭受驅逐的命運;那時距離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到中國,尚早了一百年。四百年之後,懷海創立從事農耕生產的生活方式時,也被時人罵為 破戒比丘。對於這兩個突破傳統舊觀念的例子,正代表了佛教中國化的特色。禪宗的人物可謂為是集結佛教中國化的大成,所以禪宗也就代表了超越性的中國佛教。
  禪觀的佛教
  禪,日語發音為zen,中文發音是chan,印度俗語為 jhana,雅語為 dhyana。從修行禪的行為來說,可譯其義為靜慮,從禪的實體來說,可譯其義為定,從修行禪的結果來說,可譯其義為功德叢林。
  禪乃中國通用的名詞,是梵語禪那的簡稱,在印度多叫做瑜珈(yoga),禪那的語根是由思維或靜慮而來,是用來統一身心的修行方法。在印度思想史上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