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開始講這個題目之前,先澄清一個觀念:禪是不能講的,透過語言所表現出來的禪,已經不是禪的本身了,過去,我無論教禪或打禪七,一定嚴厲訶罵學生的 知見障,破斥學生從知識上獲得有關禪的零星知解,而我現在又來講禪,不是自相矛盾嗎?請諸位務必瞭解一點,做為最初的方便引導,還是需要透過語言來講解, 因此,在不立文字的原則下,我們特別開了方便門,企圖以語言來表達那不立文字的道理。今天我就分成九個小題,很簡單的做個介紹。
  禪與禪定
  禪與禪定有層次上的不同,中國人提到禪,往往聯想到禪宗,而中國禪宗所體證的禪與印度的禪定,有層次上的不同,中國禪宗的禪,是指破除無明煩惱之後的 心地妙用,也就是智慧本身。智慧是無限的,它不能用任何語文、或任何形式來詮釋,卻能產生無窮的妙用;印度的禪那(dhyana)是指禪定,中文義譯為思 惟修或靜慮,意思是收攝散心,繫於一境,不令動搖,進而達到三昧(samadhi)的境界。禪那是一種修定的功夫,三昧則是由修定而達到的另一種功用了。
  中國禪宗的禪與印度的禪定,雖然有層次上的不同,關係卻非常密切。如果沒有禪定的修持基礎,無法達到中國禪所體證的悟境。雖然有少數人未經禪定的修 持,而直接產生頓悟的現象,這種特殊例外,畢竟是千百年難得一遇,大多數人,必須要從禪定的功夫開始修持,有了基礎以後,不要貪著禪定的寂靜妙樂,進一步 才能出離禪定,升入智慧的領域,這就是中國禪宗所謂禪的目的,所以中國禪不僅只是禪定,而是由禪定出離禪定,進入智慧的領域了,定境可以衡量高低深淺,智 慧是無法衡量的圓滿光明,我們要開發智慧的領域,需要有禪定的修持功夫,僅只是禪定的功夫,而不能擺脫禪定的享受,便無法進入智慧的領域,也不能稱之為中 國禪。
  不管在中國或印度,對禪的表現有各種不同的風格,後代為了例於瞭解,必須加以分類,其中有:
  二分法:世間禪和出世間禪
  三分法:凡夫禪、小乘禪、大乘禪。
  五分法:凡夫禪、外道禪、小乘禪、大乘禪、最上乘禪。
  這五分法,是華嚴五祖圭峰宗密的分類法,他和禪宗有著密切關係。
  另外還有兩種分類:如來禪和祖師禪。兩種都是指大乘禪而言,所以可分可不分,分了較容易瞭解。
  我個人主張三種分類:世間禪、出世間禪、世出世間禪,以這三類歸納前面的幾種分類,我覺得這三種分類較為完密。以下列一簡表說明:
    世        出         世
    出        世         間
    世        間         
    間        禪         禪
    禪        │         │
    │        小      ┌─────┐ 
 ┌─────┐     乘      外     凡
 最     大     禪      道     夫
 上     乘     │      禪     禪
 乘     禪     │      └─────┘
(祖師禪) (如來禪)┌────┐      │
  │    │ 證中生    先   ┌────┐  
 滿一   嚴八 羅,於    於   外    凡
 佛般   大地 漢進界    欲   道    夫
 果夫   定菩 果而界    界   │    │
 ,、   ,薩 。修五    修   欲    色
 未賢   唯至  滅淨    次   界    界
 斷人   如十  受居    第   一    眾
 盡、   來地  想天    禪   類    生
 無聖   能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