潛縣西部)之間,過著一種隱修的生活,長達十餘年。在這期間,僧璨禪師只有道信禪師一個弟子。據《楞伽師資記》記載,“璨僧師隱思(司)空山,蕭然淨坐,不出文記,秘不傳法,唯僧道信,奉事粲十二年。”
  三祖僧璨大師寂于隋大業二年(606)。入寂前,僧璨禪師曾告訴大眾雲:“餘人皆貴坐終,嘆為奇異,餘今立化,生死自由(別人都把坐著入滅看得很重,認為這樣的走法希有難得,我則不然,我今天要站著走,以示生死自由)”,說完,便用手攀著樹枝,奄然而化。後謚“鑑智禪師”。
  三祖僧璨在世的時候,雖然沒有公開弘揚祖師禪法,但是他為後人留下的《信心銘》卻對後世禪宗的發展,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。通過這篇短短的文字,我們既可以了解三祖當年的所悟所證,更重要的是,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樹立起修習祖師禪的正知正見。《信心銘》雖然文字不多,但可以說它字字珠璣,對禪修者來說,極富指導意義。如果我們能把它背誦下來,並時時任意拈取其中一句,細細品味,將會從中獲得極大的益利。現把全文附列于後,供讀者參考:
  “至道無難,唯嫌揀擇。但莫憎愛,洞然明白。
  毫釐有差,天地懸隔。欲得現前,莫存順逆。
  違順相爭,是為心病。不識玄旨,徒勞念靜。
  圓同太虛,無欠無餘。良由取舍,所以不如。
  莫逐有緣,勿住空忍,一種平懷,泯然自盡。
  止動歸止,止更彌動。唯滯兩邊,寧知一種。
  一種不通,兩處失功。遣有沒有,從空背空。
  多言多慮,轉不相應。絕言絕慮,無處不通。
  歸根得旨,隨照失宗。須臾返照,勝卻前空。
  前空轉變,皆由妄見。不用求真,唯須息見。
  二見不住,慎莫追尋。才有是非,紛然失心。
  二由一有,一亦莫守。一心不生,萬法無咎。
  無咎無法,不生不心。能由境滅,境逐能沉。
  境由能境,能由境能。欲知兩段,元是一空。
  一空同兩,齊含萬象。不見精粗,寧有偏黨。
  大道體寬,無易無難。小見狐疑,轉急轉遲。
  執之失度,必入邪路。放之自然,體無去住。
  任性合道,逍遙絕惱。系念乖真,昏沉不好。
  不好勞神,何用疏親。欲取一乘,勿惡六塵。
  六塵不惡,還同正覺。智者無為,愚人自縛。
  法無異法,妄自愛著。將心用心,豈非大錯?
  迷生寂亂,悟無好惡,一切二邊,良由斟酌。
  夢幻空花,何勞把捉。得失是非,一時放卻。
  眼若不睡,諸夢自除。心若不異,萬法一如。
  一如體玄,兀爾忘緣。萬法齊觀,歸復自然。
  泯其所以,不可方比。止動無動,動止無止。
  兩既不成,一何有爾。究竟窮極,不存軌則。
  契心平等,所作俱息。狐疑盡淨,正信調直。
  一切不留,無可記憶。虛明自照,不勞心力。
  非思量處,識情難測。真如法界,無他無自。
  要急相應,唯言不二。不二皆同,無不包容。
  十方智者,皆入此宗。宗非促延,一念萬年。
  無在不在,十方目前。極小同大,忘絕境界。
  極大同小,不見邊表。有即是無,無即是有。
  若不如是,必不須守。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
  但能如是,何慮不畢。信心不二,不二信心。
  言語道斷,非去來今。?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