虐待,即為了維護個體和家庭的幸福。太多的家庭因為不正當的性關係而破裂了。當你修習第三戒的時候,你就是在保護自己,你就是在保護更多的家庭、更多的配偶。你是在幫助別人獲得安全感。第四戒是要修習深深地傾聽和愛語。第五戒是關於正念地消費。
  五戒是修習慈悲的一種形式,也是修習佈施的一種形式。它可以保護我們的家庭和社會,保障它們能夠健康良好地發展。持戒波羅蜜是我們能夠為我們的社會、家庭和我們所愛的人所獻出的一份極好的禮物。我們能夠給予社會的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修習五戒。如果我們能夠根據五戒來生活,我們就在保護我們自己和我們所愛的人。當我們修習持戒波羅蜜的時候,我們就是在佈施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。
  讓我們一起深入地觀察我們痛苦的原因,不管是個體的還是集體的。如果我們這樣做,我確信我們會明白,五戒正是我們對治時代病的良藥。每一種文化傳統都有與五戒相當的東西。每次我看到有人接受和修習五戒,我感到非常高興——為他,為他的家庭,也為我自己——因為我知道五戒是修習正念的最具體的方法。為了深入地修習它們,我們身邊需要有一個僧團。
  波羅蜜之花的第三個花瓣是忍辱波羅蜜。忍辱是接受、擁抱和轉化的能力。在英文中,梵文「kshanti」常常被譯為「patience」(耐心)或「forbearance」(忍耐),但是我相信,「inclusiveness」(包容)能夠更好地表達佛陀的教導。當我們修習忍辱的時候,我們不必痛苦或忍耐,即使我們不得不擁抱痛苦或不公平。對方說的話或做的事使我們憤怒。他把某種不公平加到了我們身上。但是,如果我們的心量足夠大,我們就不會痛苦。
  佛陀舉了這樣一個精彩的譬喻:如果你抓一把鹽,把它放到一小碗水裡,碗裡的水就會太鹹了,沒法再喝。但是,如果你把同樣數量的鹽投到一條大河裡去,人們仍然可以喝這條河裡的水。(記住,這個開示是在2600年以前講的,那時候,人們還可以喝河水!)因為河流「心量」的廣大,所以它有能力接受和轉化鹹鹽。河流根本不會因為加了一把鹽而感到痛苦。如果你的心量很小,那麼一句不公平的話,或者一個不公平的行為,就會使你痛苦。但是,如果你的心量很大,如果你有智慧和慈悲,那麼,同樣的一句話和同樣的一個行為就不會使你痛苦,你馬上就能接受、擁抱並轉化它。這裡的關鍵是心量。為了轉化你的痛苦,你的心量不得不像大海一樣廣大。別人聽了不友善的話可能會痛苦,但是,一位菩薩聽到了同樣不友善的話,她根本就不會痛苦。這取決於你接受、擁抱和轉化的能力。如果你的痛苦持續得太久,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學會修習忍辱波羅蜜。
  當佛陀的兒子羅侯羅十八歲的時候,佛陀給他作了一次關於怎樣修習忍辱的精彩開示。當時,羅候羅的導師舍利弗也在場,因此他也聽受了這個開示。十二年以後,舍利弗有了一次機會,對全體出家二眾重複了這個開示。那是三個月結夏安居結束後的第二天,比丘們準備離開大本營,各自到四周去弘揚佛法。當時,有一位比丘向佛陀匯報說:「世尊,今天上午,當舍利弗長老要離開的時候,我問他要到哪裡去,他不但沒有回答我的問題,反而把我推倒在地上,甚至連一聲『對不起』都沒有說。」
  佛陀問阿難:「舍利弗已經走遠了嗎?」阿難說:「沒有,世尊,他一個小時以前才離開。」於是,佛陀請一位沙彌去找舍利弗,並請他回來。當沙彌把舍利弗帶回來的時候,阿難把所有仍然逗留在那兒的比丘都召集起來。然後佛陀步入大廳,正式問舍利弗:「舍利弗,今天上午,當你要出寺廟的時候,你的一位師弟想問你一個問題,你沒有回答他,這是真的嗎?而且你還把他推倒在地上,甚至連『對不起』都沒有說,這是真的嗎?」於是,舍利弗在他所有的同修道友、諸比丘比丘尼的面前,回答了佛陀。
  「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