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菩薩種性,他就可以得佛果。聲聞、緣覺的種,只能得聲聞、緣覺的果。
第四種叫做不定種性。不定種性就是說他的八識田裏也有聲聞種,也有緣覺種,也有菩薩種,遇到什麼緣份就結什麼果,有可能會得佛果。
第五種叫做無性。就說他的八識田裏邊沒有聲聞、緣覺、菩薩的種,只有人天的種,那就不能成佛了。
這是按通途教理的說法。
可是如果來到淨土法門當中,說聲聞、緣覺、菩薩三乘也好,五性的眾生也好,通通可以往生成佛,證入「常樂我淨」的大涅槃,這叫「總證真常」。
「導 上聖下凡,同登彼岸」:引導上等聖人、下劣凡夫,共同往生西方。悠悠凡夫造作眾惡業,甚至是五逆十惡眾生,都可以往生成佛。這個「彼岸」是指西方極樂國土 涅槃之岸。因為如果是一般的以了生死作為彼岸的話,那阿羅漢、聖位的菩薩都已經登彼岸了;這裏說「同登彼岸」,是指極樂淨土涅槃之岸,是要成佛的。
「故得九界咸歸,十方共讚;千經並闡,萬論均宣」:因為淨土法門如此的廣大殊勝、徹上徹下、毫無遺漏,所以「九界咸歸」,除了佛法界之外的所有九界眾生,都歸向極樂淨土法門。
「十方共讚」:《無量壽經》說「十方無量諸佛,皆共讚歎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」。這十方諸佛都共同讚歎阿彌陀佛的名號,而勸導眾生都要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
禪宗「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」,密宗「三密相應,即身成佛」,只有少數上根利器的人能修,悠悠凡夫不能修持,那也不能達到「九界咸歸」,也不可能獲得「十方共讚」。只有這個淨土法門,上聖下凡同登彼岸。所以,「九界咸歸,十方共讚」。
「千經並闡」:釋迦牟尼佛在眾多的經典當中都會一致宣揚、闡明淨土的教理教義,引導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
「萬論均宣」:眾多的菩薩造種種論典共同宣揚念佛法門。比如前面講的《起信論》、《十住毗婆沙論》、《十疑論》,還有天親菩薩的《往生論》等等。總之,淨土法門是一切經論,共同指歸的法門。
「誠 可謂一代時教之極談,一乘無上之大教也」:淨土法門確實是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所說所有教法當中,達到頂點的、極暢佛懷的法門。「極談」,沒有哪一個法 門利益眾生達到這樣的一個程度,沒有哪一個法門比這個法門更殊勝、更超越。它是一乘法、一佛乘之法。五逆眾生、就要墮落地獄的眾生,剎那之間,超越成佛之 法,就是念佛法門。佛法修持就是以成佛為目的,而種種法門,或者上根能修、下根不能修,或者下根能修、上根不用修。唯有念佛法門,上智下愚、上聖下凡普同 修持,平等得益。
「不植德本,歷劫難逢」:如果不是累劫以來深蒙諸佛菩薩的教化,累積善根德本的話,那麼你不可能遇到這個法門。你能聽到這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、遇到這個法門,不要說修持了,你遇到了,都是歷劫善根的栽培,叫「歷劫難逢」。
「既獲見聞,當勤修習」:既然這麼難得難遇,而我們今天聽聞這個法門的經典、教理了,應該怎樣呢?應當勤懇修習,不要浪費了這一份難得的善根因緣,若再度去流轉的話,就太可惜了。
這一段法語可以講是讚歎得無以復加,文詞也優美,意義也非常實在。
小結:念佛勝易
從十二到二十七,總共十六條文來說明念佛的殊勝和容易。
十二到十四,是從阿彌陀佛誓願的角度來說明。
十五到二十四,是從眾生因地修行的角度來說明。
二十五、二十六,說明往生後證果的殊勝和容易。
最後第二十七,總結讚歎。
我們一條條來看,念佛法門和其他法門相比,是怎樣的「殊勝」、「容易」。
十二、主要解釋四十八願中第十八願及其成就,這是「念佛勝易」的根本來源、根本保證。
十三、一生造作五逆十惡重罪,臨終一念歸命,也蒙阿彌陀佛接引,往生成佛,這是任何法門都沒有的。
十四、任何法門不斷煩惱不可能了生死;即使你有心修,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