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正 講】
第一章  應機妙法 唯在念佛

        我們來學第一章 ──「應機妙法,唯在念佛」。
        先解釋標題。在佛法當中,機和法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,所謂「契理契機」,一切佛法不過是機和法的關係,如果機和法脫離了,就成為戲論,就不能成為真實的佛法。  「機」就是指眾生,指我們眾生千差萬別的根機;「法」就是指佛法。佛法不是獨立存在的,佛法是為眾生而存在的,有什麼樣的眾生,就有什麼樣的法來相應於他,解脫他、救度他,所以,這個法呢,一定要應機,  「應」就是適應、順應。法如果不應機,我們就沒法修學。比如說,禪宗也很好,密宗也很好,天臺、華嚴都很好,可是這些不應我們的機,這些法只能塵封在圖書館裏邊,只能存在有學問、有智慧的人那裏。
        「應機妙法,唯在念佛」,這是就我們這樣的根機了。或許有的人讀到這裏,他有點不同的看法,「我們可以修別的法門哪!  」那就和淨土法門不相應了,就不是淨土法門的根機了。淨土宗特別強調從我們機的角度來擇法,這一點提供給大家來考慮。
        佛法法門很多,我們能接觸到很多書籍、錄音帶、VCD。凡夫的心理特點往往是這樣子的:如果講「這個法門好,殊勝!  」我就學這個,「那個殊勝!」就學那個,往往不是從眾生的機這一邊出發的,所以說就不太現實。佛法要有現實性,你要把自己的機做一個瞭解,看清自己的機,然後選擇相應的法。
        比如說做生意,各行各業都賺錢,但是你呢,要選擇一個自己能賺到錢的行業。
        我們學佛,也要站在這個角度來考慮,我們是什麼樣的眾生?什麼樣的法跟我們適應?不要好高騖遠,講的話很大,做起來通通做不到,這樣就沒有意義了,佛法就失去價值了。
        《序言》開頭說:
法無高下,應機則妙;藥無貴賤,對症則良。
        這兩句話是大家熟悉的,佛法法門本身並不比較其高下,而是從現實效果和利益出發,能順應我們的根機,這個就是妙法。一個法門再好,但不能順應我們的根機,那就不是妙法。我們如果生病了,到藥店買藥,我們會不會這樣,  「哇,這藥是進口的,四百塊錢一粒,很名貴!」結果它是治偏癱的;你是得了感冒,你把它買回去吃了管用嗎?如果你得了感冒,你就買感冒的藥,你不是從藥品價格的高低來判斷,能夠對你的病症,這就是一服好藥。
        這是說明我們不要以凡夫的知見判斷這個高、那個低,而是從我們眾生的根機的角度出發,以我們能不能解脫生死這個角度來判斷。底下說了:
然,處是娑婆,時是末法,機是愚惡;
        我們現在所處的地點在哪裡呢?在娑婆世界;我們處在什麼樣的時代呢?叫做末法時代;我們是什麼樣的根機呢?是愚癡造惡之輩。擇法修行的人,要慎重考慮這幾方面的因素。環境、地點對我們有很大的障礙性,  「娑婆世界」是「堪忍世界」,是苦惱世界,娑婆世界的眾生,佛在經中講,是造罪造業深重的眾生,是被諸佛所捨棄的眾生,《悲華經》裏邊說「一千四佛所放捨者  」,過去佛通通放捨了,為什麼放捨了呢?我們罪業太深重了。這樣的眾生,既然是別的佛所放捨的,依別的教法,就不能得救了。
末法時代的教法
          現在是末法時代,已經不是大聖釋迦牟尼佛的正法時代了,正法時代的行持標準,末法眾生不能適應。印光大師在《文鈔》裏邊說「夏葛冬裘」,夏天就要穿涼爽的 單衣,冬天就要穿暖和的棉皮大衣。你說  「這件T恤衫很好,是名牌的,我很喜歡它!」到冬天你還穿著它,那就不合時宜了,識時務者為俊傑嘛!同樣,你說「這個法很好」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