條件來接受、來服從。
        我們在這個世間,體會不到自己是一個無常輪轉的眾生,就會把佛法當作戲論。如果我們 知道生死是一件真實的大事,時刻在我們面前,我們就會以殷重的心來追求佛法,聽到佛法就會全心地投入,而不是在那裏做學問、做研究、來判斷、來比較。所 以,大家要有一個認識:佛法不是給我們做學問、裝點門面的,而是要來了生脫死的,因此要作「妙藥想」,它真是能讓我們了脫生死。
        淨土宗,大家都知道來念佛。在我們的觀念當中也清楚:這一句名號是「阿伽陀藥,萬病總治」,但是有幾個人真正把這副藥老老實實地服下去呢?
說法者
          作為說法者,要求能夠準確地傳達佛菩薩和祖師的教導,也就是說,要有清淨的傳承。如果不依據佛經祖釋,而是根據自己的私心的理解,或許對你一個人來說,有 自己的心得體會,但是未必能夠放之四海而皆準。依佛經祖釋,不帶個人的私心見解,這就能保證法的清淨,能夠保證法的清淨,就有利益眾生的力量。雖然說法者 還是一位凡夫,但是是代佛弘揚、代佛宣化。
專依善導
        淨土宗自古以來非常發達,同樣一部經典,往往有不同的大德給它作註解,這就說明,不同的人對同一部經的理解有所差異。比如說《阿彌陀經》就有很多的注解。我們到底是依據哪一位大德的註解呢?依據哪一位祖師呢?
        我個人修學淨土宗,專依善導大師的教導,這幾天也會把善導大師的思想給大家作介紹,這是淨土宗正確的法脈傳承。
        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化身,唐朝人,淨土宗的祖師。雖然同為祖師,但不是和其他祖師平 行的祖師,而是超一流的祖師,頂尖級的祖師,是淨土宗開宗的祖師;後面的祖師都要依據善導大師的教導和方針,才能把彌陀的誓願、淨土宗的精要展現出來。一 宗的祖師有開祖,有列祖,開祖就是開宗立教的祖師,列祖就是後來承接開祖的祖師,那貢獻和地位是大不一樣的。好像過去帝王坐天下,開朝的帝王和後來的帝 王,貢獻和地位大不一樣;開朝的皇帝打下江山,創立制度,後面的是坐享其成,遵循制度。
        善導大師有豐富的淨土著作,我們中國淨土宗所以能夠成為一宗,就是善導大師集其大 成。善導大師所著《觀經疏》稱為「楷定古今」,「楷」就是楷正,「定」就是確定,「古」就是古代,「今」就是善導大師當時的時代,一直延續到今天。因為各 宗各派的人都來解釋淨土的學說,他們都依據本宗的教理、行法來解釋淨土,未免不純淨。比如禪宗的大德就依禪宗的觀點把淨土解釋為「自性就是彌陀,何必要稱 念名號呢?心淨即國土淨,何必要求生西方淨土呢?」天臺也好,華嚴也好,都有各自的解釋,這樣不夠純淨。在唐朝那個時代,各宗祖師猶如群星一般閃爍,可是 對淨土教法的理解有所偏差。善導大師看到這一點,就將淨土的教法回歸到《無量壽經》、回歸到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,寫下《觀經四帖疏》楷定古今  ──把古往今來對淨土宗的誤解糾正過來。
學佛的目的
          有很多人來到佛門當中,簡單地求平安、求健康、求長壽,其目的的本身值得考究。因為佛法告訴我們:一切是無常的。我們所想的呢,恰恰相反,想要佛菩薩保佑 我健康再健康  ──  這個目標是不存在的。「求平安」,平安是大家都期盼的,什麼叫平安?「安」就是安全,就是沒有威脅,沒有恐怖。一般的三餐不缺,身體平安,就沒有威脅、沒 有恐怖了嗎?還有更大的死亡的威脅與恐怖,這個不解決,何來平安?「求健康」,身體好了之後,學佛的目的是不是就達到了?這些都是世俗的心態,不是學佛的 目的。健康、平安、發財、兒女孝順等等,這都是世間的觀念,這些永遠使得我們在六道當中輪轉,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