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二十之 機,或進入第十八,或退墮第十九,故為不定聚。開說第十八為大經,開說第十九為觀經,開說二十為小經。大經機教俱頓,觀經機教俱漸,小經教頓機漸。」
        生淨土者,蓋入正定聚,絕無邪定及不定聚,經有明文,處處可證。右以觀經所攝,判為邪定聚,則是聚九州鐵,鑄成一大錯矣!
        觀經被大機最極圓頓,一生可證初住位,與善財龍女齊肩,於觀中蒙佛授記是也,何得判為機教俱漸。
又第七號云︰「大經係真實教,無隱顯義;觀經係方便教,故有隱顯。以顯見之,為日想水想之觀;以隱取之,為觀佛本願之觀。一文兩義是為隱顯。」
        觀經從第三觀以去,皆是極樂妙境,無一非佛願力所成,不待隱取,方為觀佛本願也。
又第八號云︰「方今居大叢林,稱大和尚,外標賢善,內實貪吝,被綢緞、坐氈氈,尊大養望,瞞人自欺,豈稱君子?」
        不但此等人非正修行,即終身修苦行,衲衣一食,科頭洗足,晝夜不眠,或處禪堂,或居山洞,言負修行,不肯虛心看經學道,但以除妄念為功,日久功深,一念不起,便謂證道,殊不知恰成就一個無想外道,離佛法懸遠矣!功行淺者,命終之後,隨業輪轉,豈不哀哉?
又 第九號云︰「信心從他力而發,名他力信心。佛力為他力,明信佛智為信心。祖師曰︰歸命之心,非從我生,從佛敕生,故名他力信心。自力之徒,修雜行雜修,他 力之徒不修之。自力之信有九品,所生之土亦有九品,經曰胎生;他力之信,一相無別,所生之土,亦一無量光明土,經曰化生。」
        經云︰「十方眾生,至心信樂,欲生我國。」發此三心者,仍係自力也。若云從他力生,他力普遍平等,而眾生有信不信,豈非各由自力而生信乎?倘不仗自力,全 仗他力,則十方眾生皆應一時同生西方,目前何有四生六道,流轉受苦耶?能領佛敕者,自力也,故仍從自心生。
        所云不修者,如禪宗之無修無證乎?抑如世俗之隨波逐流乎?下文俗諦,非雜行雜修而何?
        九品之中,上品上生者,立刻見佛,得忍受記,以下諸品,均無胎生之事。大經所說之胎生,以疑惑無智所感,與上品之超越,中品之純篤,大相懸殊矣!
又第十號云︰「真俗之名,有重重之義。本宗假以安心門為真諦,以倫常門為俗諦。本宗既開許畜妻,不能無五倫。既有五倫,不能不履其道,是為俗諦。凡夫之罪雖大,較諸願力,不啻滄海一粟,所以不問  肉畜妻也。眾生之善為有漏,彌陀之報土為無漏;有漏之善,不可以生於無漏土。」
        第十號所說,盡是雜行雜修,何以前文力掃諸行,豈所掃者是出世行,而不掃者是世間行乎?夫世間行長生死業柒而出世行逆生死流。孰正孰反,必有能辨之者。
        倫常門是世善,世善尚不廢,何為偏廢出世善耶?一切世善,均在菩薩萬行中攝,但能回向淨土,則成往生業,否則人天果報而已。發菩提心者,一切世善皆成無漏;不發菩提心,雖修五度,總屬有漏。
又第十一號云︰「諸式入社之後,口授面稟。」
        華地時有外道邪宗,祕密傳授,不令他人得知。貴宗卷尾有口授面稟之語,令人見而生疑。似宜編輯成書,入社之人各領一冊,以便遵行。
          貴宗所奉者大經第十八願,今先錄願文,隨後解釋。經云︰「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,至心信樂,欲生我國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,唯除五逆誹謗正法。」 此中有乃至二字,可見七日持名,減至一日,又從一日減至十念,是最少最促之行也,向下更無可減矣!大經下輩生者,正是此機;其上輩者,是十九願所被之機。
          今云十八願為正定聚,十九願為邪定聚,此即大違經意。十八願末言五逆謗法不得往生;凡與經意相違者,均是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