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  二

        蓮宗九祖,蕅益大師,作《要解》疏釋《彌陀經》,自其問世以來,淨業行人率皆奉為依准,近代印光大師讚為自有此經以來之第一註,其地位影響可知。
          《要解》一部的宗旨是什麼?《要解》是寫給哪些人看的書,要達到什麼目的?亦即「要解」二字,「要」在何處?「解」為何人?大師在正釋之前,開章即做了說 明:《要解》之宗要,即是「信願專持名號」,此即淨宗根本義。《要解》是寫給「初機淺識」,也就是初涉佛法,初學淨土,智慧短淺的人所看的書,以令他們易 生信願,專持名號,同生極樂。
          但翻開《要解》,其說實相、說心性、說理體、說四土、說事理一心等處,亦復不少,這些很難說皆是為「初機淺識」;又乍見之,與「信願專持名號」也似嫌稍 遠;更何況有人見此、迷此,以心性、實相為高妙,反而不知《要解》一部易行宗要,不能老實專稱佛名,甚違大師初心。何不專依淨宗獨立教相體系,意義更為明 顯?這是因為我國之淨土宗,大約經唐武宗會昌法難,及周世宗毀佛事件以來,承緒曇鸞、道綽法脈,而大成淨宗獨家教判體系之善導和尚《觀經疏》等淨宗根本教 典便已失傳,致使後來大德即使疏釋淨宗經典,也因失去本宗教判依據,故不得不借用或天臺、或華嚴等通途教相;今《要解》亦不得不然。不過大師之意,乃是借 通途教相顯淨土超勝,挽通途教門入淨土別益;這是必須注目的。為便讀者理解,略作四點分析:
一、善依通途教說,巧妙挽入淨土。
        如「實相」、「心性」,乃佛法大本,諸宗共談,大師亦談之。然他宗所談,意在令行人薦取自心,證悟實相;大師所談,意在令吾等信願念佛,求生西方。所談似同,談意迥別。
        於玄義「辨體」一章,先通言:「大乘經皆以實相為體」,語似無奇;接下來辨三重實相之義,意最幽玄。
        第一重:從「吾人現前」至「強名實相」,明眾生位實相,亦即性具實相。是即諸宗教門,極力令人悟取者。然以我等,雖有性具之德,而無修顯之功,則非但不能乘此超升,反而乘此造業沉淪,可不哀哉!
        第二重:從「實相之體」至「名應化身」,明諸佛位實相,即是證滿實相。三身圓證,萬德俱顯,聖中之極,故名為佛。然於我 等下凡眾生,諸佛境界,遙隔懸遠,何可企及?是以無量無邊諸佛,雖皆盡已成佛,番番出世,種種教化,而我等至今仍自虛然流浪;業深罪重,於一體無障實相法 中,自成隔障,譬如朽木頑石,不蒙潤化,復成哀哉!
        第三重:從「寂照不二」至「之所印也」,明彌陀位實相。大師以四不二、二無、六作、七能所、二印詳釋之,是即舉法界體所作之「南無阿彌陀佛」名號。以有此「南無阿彌陀佛」故,諸佛讚之,大悲方為窮滿;吾人依之,性體方得全彰。可慶倖哉!
          此彌陀名號,亦可稱「究竟實相」,以雖諸佛證顯實相,必入此位方能究竟滿足度生大悲故。亦可稱    「作他實相」,以舉體作自復作他故。亦可稱「利他實相」,以正施罪凡「不可思議功德之利」故。亦可稱「授生實相」,以「光壽名號,本眾生心而建立」,「以 此果覺全體授予濁惡眾生」故,是即「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」之大誓成就也。亦可稱「能破實相」,以「一聲阿彌陀佛,圓轉五濁」故。亦可稱「能滿實相」,以 「信願持名,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,善根福德同佛」故。亦可稱「能度實相」,以一聲阿彌陀佛,能於「五必不能度中,橫超度越」故。亦可稱「能護實相」,以稱 彌陀名號,即為諸佛所護故。亦可稱「能印實相」,以「能令信願持名者,念念成就如佛功德」、「必皆一生成佛」故。亦可稱「急救實相」,以五逆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