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觀經四帖疏》綱要
2012-8-9 23:04:12


《觀經四帖疏》綱要
慧淨法師  述

一、五部九卷    本疏具疏    教門行門    安心起行
        彌陀示現之善導大師的撰著,現存的有「五部九卷」,其中《觀經疏》一部四卷收錄於《大正藏》三十七冊,餘之四部五卷收錄於四十七冊。
        《觀經疏》一般稱為《觀經四帖疏》,具名《觀無量壽佛經疏》或《觀無量壽經疏》;而從其內容意味來看,也稱為《楷定疏》或《證定疏》。此外又有稱為《觀經義》、《觀經要義》、《觀經義疏》等。由其名稱之多,可窺知此疏被引用之廣與尊崇之高。
        《觀經疏》於五部九卷之中稱為「本疏」或「經疏」,也稱為「教相分」、「解義分」、「安心分」,屬於「教門」;與此相對,《觀念法門》等四部五卷稱為「具疏」,也稱為「行儀分」、「起行分」,屬於「行門」。

二、彌陀指授    諸佛證誠    楷定古今    尊信如經
        《觀經》的主題很奇特,令一般聖道門諸宗師難以理解。
        亦即韋提希夫人是個平凡女性、十足凡夫,為苦惱所逼;然而在一睹阿彌陀佛住立空中相的剎那,立刻往生決定,悟無生法忍。
        又經末〈流通分〉說:「專稱彌陀佛名,必生彌陀淨土。」 (意譯)
        而下下品之極重惡人,臨終苦逼,獄火來現,僅以十念亦得往生。
        這幾點是很難讓聖道門自力根性的行者理解的。以證悟而言,單單破見惑,若非宿世積功累德、行諸難行,則不能達到。而韋提希夫人生長王宮,恣意五欲,何曾一日修行?然而剎那之間,心靈一轉而登法忍之位  (體悟彌陀救度、信心不退之意)。又,遠離三塗六道的輪迴豈是易事?然而極重惡人,無善無行,但念佛名,亦得長揖娑婆,高超極樂。如是之事,迥出凡夫知見。
          因此之故,聖道諸師競相註解《觀經》,而誤判韋提希夫人為大菩薩,宿世已曾積功累行,方能於此一會即得無生法忍。並謂十念往生是「唯願無行」,但作遠生之 緣,未能今世即生。如是錯解,則《觀經》的正機不是凡夫而是聖人,將使《觀經》的正意隱而不彰,我輩濁惡求出無門。
        這種錯解,一言以蔽之:不知《觀經》的目的是在顯彰「彌陀本願、凡夫為本」;亦即不知淨土門易行他力,執著聖道門難行自力。
          因為聖道門須以自己的修行力量,救度自己的生死輪迴,然而這是自力難行,故《大集經》言:「億億眾生,無一得者。」若完全依靠彌陀佛力的救度,則不論一切 善惡凡夫,都能往生極樂,不再輪迴六道,故本疏言:「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,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。」又言:「託佛願以作強緣,致使五乘齊 入。」自力他力迥然不同。而《觀經》正是淨土他力往生之經,彌陀佛力救度之法;非為聖者所說,乃是為凡夫所說之經。以佛力故,凡夫之韋提悟無生,極重之惡 人生極樂。這全靠彌陀佛力救度,絲毫不靠凡夫自力自得。所謂佛法有五種不可思議,其中佛力最不可思議,而佛力之不可思議,正是指彌陀的大悲救度之力。
        如今善導大師的《觀經疏》之所以被稱為《楷定疏》,正是大師完全站在彌陀佛力救度的立場,楷正了聖道門古今諸師的誤解,判定其是非。大師於跋文言:
            某今欲出此觀經要義,楷定古今。
        所謂古今之「古」是「古說」之意,指善導大師以前著作《觀經疏》之淨影寺慧遠、嘉祥寺吉藏、天臺宗智顗等之論說。「今」是「今說」之意,指大師之時代繼承 淨影嘉祥等論說之人及攝論家之說,大師諱號示尊,統稱以上諸人謂之「諸師」。「楷」是楷正、規範,「定」

下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