拾得與寒山子時相往來,還常對人說佛法。但人不信,反而譏誚怒罵,甚至打之。寒山對拾得曰:「世間人穢我、欺我、辱我、笑我、輕我、賤我、惡我、騙我、我該如何對他?」拾得答曰:「那只有忍他、由他、避他、耐他、敬他、不要理他,再過幾年,你且看他。」
後拾得掌牧牛之職,一日,正值寺中半月布薩,律師正為僧眾在堂中說戒。拾得驅牛群到法堂前倚門而立,並撫掌笑曰:「悠悠哉,聚得作相,這個如何?」說戒和尚怪其不敬,怒斥曰:「下人瘋狂,破我說戒。」拾得見其瞋心起,即說偈曰:「無瞋即是戒,心淨即出家;我性與汝合,一切法無差。」戒和尚見拾得嘻皮笑臉,氣得下堂來打拾得,要他驅牛出去。
拾得曰:「我不趕牛了,這群牛,皆大德前生的知事僧,牠們都有法號,不信,且看我叫牠們出來。」隨即對牛群說:「前生律師弘靖站出來。」即有一白牛作聲而過,又曰:「前生典座光超出來,」又有一黑牛應聲而出。拾得又叫:「直歲靖本出來,」又有一牯牛應聲出來,最後,拾得牽一牛說曰:「前生不持戒,人面而畜心,汝合招此咎,怨恨於何人,佛力雖廣大,汝卻辜佛恩。」
自此,僧眾始知拾得,並非凡間俗子,不再以瘋子看待。後因阿彌陀佛化身的豐干禪師,對丘太守說:寒山拾得,是文殊普賢的化身,聖跡顯露,與寒山子同離國清寺,後不知所終。
文殊、普賢兩位大士,一為諸佛母,一為諸佛長子,公孫二人,常在十方諸佛前,共作佛事,遊戲人間,常在一起。淳熙年間,文殊菩薩應身為兜率寺戒闍黎時,普賢菩薩亦同時化身為周氏女,排行第七,人皆稱她周七娘。生時便有種種神異,長大後不肯嫁人,每天行乞於市,晚常宿於普濟橋下,常與戒闍黎在一起,妙行莫測。時人不解,笑為瘋婆。後有聖者歌曰:「戒師文殊,周婆普賢,隨肩搭背,萬世流傳。」後人始知是菩薩應世。
(二)普賢行願的德目
普賢菩薩所說的十種廣大行願,其德目是:一者禮敬諸佛,二者稱讚如來,三者廣修供養,四者懺悔業障,五者隨喜功德,六者請轉法輪,七者請佛住世,八者常隨佛學,九者恒順眾生、十者普皆回向。
(1)禮敬諸佛
禮是身禮,敬是心敬。以清淨恭敬的身心,禮盡十方三世諸佛。普賢行願品說:「所有十方世界中,三世一切人師子,我以清淨身語意,一切遍禮盡無餘。」人能遍禮十方過去,以及現在一切諸佛,當然是信仰佛的智慧,景仰佛的德行,對諸佛的教化,歡喜奉行,自然可改變身心,止惡行善,自覺覺他,自利利他。人能敬禮未來諸佛,無異是對自己及一切眾生的人格尊重,因為自己及眾生,皆是末來之佛。
人能對自己尊重,自然不敢懈怠放逸,自甘墮落;人能對他人尊重,自當不敢輕慢他人,陷害眾生。然則敬禮三世諸佛的結果,既令人淨化身心,發奮向上;還可以促進人間互相尊重,互相敬愛,互相協助。使人際關係,充滿和諧與歡樂;使國際關係,取消戰爭,共存共榮!
禮敬有種種不同方式,華嚴疏鈔清涼國師,依寶意三藏法師所說七種禮,再加三種,合為十種禮。
一是我慢禮:禮佛人,我慢貢高,身如硾之上下,心不莊重。
二是唱和禮:如修禮懺法時,口隨眾唱和,身隨眾頂禮,但高聲喧雜,辭句渾亂,心打妄想,意不專一。這二種禮佛,徒具形式,皆不如法。
三恭敬禮:心生恭敬,五體投地,頭面接足皈命禮。
四無相禮:身在禮佛,心入法性,無能禮之我,亦無所禮之佛,能所空寂,名無相禮。
五起用禮:雖無能禮所禮,但能普運身心,遍禮諸佛。如華嚴經言:「普賢行願威神力,普現一切如來前,一身復現剎塵身,一一遍禮剎塵佛。」
六內觀禮:向內觀照,但禮內在法身真佛,不向外求。
七實相禮:能禮所禮,內佛外佛,同一實相,理性平等,本無差別,禮無可禮。
八大悲禮:因物我同體,故我遍禮諸佛,即等如一切眾生遍禮諸佛。以自己禮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