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尋海雲禪師肉身之謎
2012-5-2 23:34:30




法源寺海雲碑頂部 


法源寺山門 


海雲"肉身"像(攝於1999年) 
  
 
  二十世紀末,筆者偶然在北京白塔寺內看到一尊奇特的「佛像」,據說是金末元初時期著名僧人海雲禪師的肉身,與其相伴的,還有一座複製的神秘古碑。經多方尋究,難以探明來歷,從而留下一個撲朔迷離的疑團。六年後,筆者居然在北京法源寺發現了那古碑的「原型」,就此而引出一系列故事...。 

  發現法源寺內的「海雲禪師碑」
  京南名剎法源寺,應算是北京城裏最古老的寺院之一了。那還是貞觀十九年(西元六四五年),唐太宗李世民為悼念在東征中陣亡的將士,在當時的幽州城(也就是今天北京所在的地方)修建了一所「憫忠寺」。明朝改為「崇福寺」;至清代雍正年間改建,後更名為「法源寺」。屈指算來,它已經有一千三百六十年的歷史了。
  法源寺共六進院落。山門內鐘鼓樓後是天王殿,兩側鑄於明代的四大天王銅像,簇擁著正中的布袋和尚--也就是那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。天王殿後依次是大雄寶殿、「憫忠台」、毗盧殿、觀音殿,最後是「藏經樓」,供有一尊巨大的木雕臥佛,頭枕右臂,面容祥和,也是明代的作品;殿內還陳列著自東漢至清代的諸多佛像、石雕、經幢、佛龕等等,都是稀世珍品..還有那散佈於寺內各處的石碑,細細看去,有許多並非法源寺的舊物,而是來自不同的寺廟,其中的每一座,似乎都隱含著一些悠遠而神秘的背景。不久前的一個冬日,我重訪法源寺,在觀賞天王殿東側那幾座石碑的時候,便有一個令人激動的發現。
  那裏共有四座古碑,南一北三,分為兩排。引起我注意的,是北面居中的一座。碑的外觀並不雄偉,碑面斑駁,裂紋縱橫,但碑頂的龍飾依然完好,其上的文字也相當清晰:「大慶壽寺西堂海雲大禪師碑」。那古樸的篆體大字在冬日的陽光下燦燦生輝。
  我不禁一陣狂喜:這居然就是我尋找數年而不得的「海雲禪師碑」!

  白塔寺的海雲禪師「肉身」
  話題還要從位於北京西城的白塔寺說起。由阜成門沿大街東行,會看到在一片平房的灰瓦之上浮現出一座潔白的高塔,這就是我國現存最大的藏式喇嘛塔--妙應寺白塔。
  元世祖忽必烈即帝位後,把藏傳佛教(即喇嘛教)定為國教,選派尼泊爾建築師阿尼哥設計並主持修建這座白塔,於至元八年(一二七八年)竣工。其後,以塔為中心向四方各射一箭,劃定址界,建成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,即「大聖壽萬安寺」。元朝時,萬安寺香火鼎盛;元末因遭雷火而焚毀殿堂,明朝重建時改名「妙應寺」,俗稱「白塔寺」,其基本格局保留至今;清朝時曾幾度修繕,可說是「元代基礎、明代格局、清代風格」。
  寺內諸殿各有特色,比如那七佛寶殿便很值得一看。其間原有的佛像已毀,現正面的釋迦牟尼佛、藥師佛及阿彌陀佛三尊佛像是移自護國寺,為華北地區最大的整堂楠木佛像;天頂的三眼藻井異常精美,是此殿的獨有之處。
  一九九九年,我曾去白塔寺一遊,在這七佛寶殿一角,發現了一尊奇特的佛像。
  就外觀而言,這尊佛像表面有些斑駁龜裂,似乎年代已頗久遠,但無論是大小還是造型,都顯得與其他佛像不甚協調。我佇立良久,細細端詳,總感覺他的表情帶有幾分異樣的神秘,卻又猜不出是甚麽原因。殿內原有一位中年婦女,見我徘徊多時,緩緩迎上前來:「看來你有幾分緣分。這可是真佛啊!」原來她是一位皈依佛門的居士,自願在此服務。經她說明,我不禁大吃一驚,這尊佛像竟是著名的海雲禪師的肉身,距今約有七八百年了!
  據她介紹,海雲禪師是金末元初時的著名高僧,圓寂後依佛門宗法被塑就金身。簡單而言,就是死後經防腐處理,以肉身為胎塗抹香灰製成佛像。據說北京的寺廟裏以前有十多尊歷代高僧的肉身,而能歷經磨難幸存至今的,只有這海雲禪師了。

下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