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以祈福呢?」
  
  「只有奉行眾善,純潔身心,才是福德的本源。」佛陀回答道。婆羅門教徒聽了,立刻信服,就跪在地上懺悔,以後不用庖牲祭祀了。
  

  佛陀穿針
  
  阿那律是一位精進的修道者。他專心誦讀經文,時常通宵不睡覺。因為過度疲勞,所以眼睛瞎了。他雖然傷心,卻不頹喪,反而更勤奮學習。有一天,他的衣服穿了一個洞,便自己動手縫補。後來線脫了,他又看不見,十分狼狽。佛陀知道阿那律的困難,便來到他的房中,替他取線穿針。
  
  「是誰替我穿針呢?」阿那律問。
  
  「是佛陀為你穿針。」佛陀一面回答,一面為他縫補破洞。阿那律感動得流下淚來。
  
  「同情別人,幫助別人,是我們應有的責任。」佛陀教訓大家說。佛陀以身作則,給大家一個好榜樣。弟子們知道了,十分感動,都互相勉勵,互相幫助,為大眾服務。
  

  清潔婦人
  
  捨衛國有一個做清潔工作的婦人,天天打掃街道,十分勤勞。她的衣服很骯髒,市民都討厭她,見到她,總是掩著鼻子走過。佛陀叫她來聽佛法,鼓勵他精進、城內的人不贊成,跑來責問道:佛陀啊!你常說清潔的話,教人做清淨的行為,為什麼要和骯髒的女人談話呢?難道你不覺得討厭嗎?"佛陀嚴肅地看他一眼,回答:"這婦人保持城市清潔,對社會貢獻極大,而且她謙卑、勤力,做事負責,為什麼討厭她呢?"這時,那婦人洗過澡,換了衣服,容光煥發,出來和大家見面。佛陀繼續說:"你們外表雖然清潔,但是驕傲、無禮,心靈污穢。要知道:她外表的骯髒容易洗淨,你們內心的骯髒才難於改善呀!"城內的人知道錯了,再也不敢譏笑別人。
  

  無爭的修道者
  
  阿那律、跋提、捨桄多三人是堂兄弟,感情很好,出家後,大家也在一起修道。三人相約,共同依照佛陀的方法去做。出外受食,最後端身靜坐,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以後回來的人照著做,沈默地工作,不騷擾人家。他們五天開一次會議,報告入各人修行的心得,討論問題,解決困難。大家利益均等,分工合作,過著寧靜、合群、純潔的生活。佛陀來看他們,讚美說:"你們和平相處,,一心一德,真好極了。"以後,佛陀就教那些歡喜爭執的人,學習阿那律等無爭的生活。
  

  富翁的兒子
  
  佛陀在法華經曾有這樣的譬喻:有一位富翁,他的兒子在童年就不見了,富翁十分掛念。有一天,富翁看到一個乞丐,認得是失去的兒子,正想叫他來相認,但是,兒子長年流浪,受人欺負、侮辱慣了,誤會富翁欺負他,要送他去官府治罪,就逃去了。富翁想出妙計,打發人找兒子來工作,讓他安於新環境。富翁常常在窗口守望他,漸漸擢升他的職位,兒子勝任了,富翁覺得時機成熟,就召集親戚朋友,把秘密公開,兒子知道自己的身份,才敢向爸爸相認。這個譬喻:兒子是眾生,富翁是佛陀。眾生長期生死輪迴,早已忘卻自已的成佛本性,總是作業多端。佛陀先知先覺,告訴眾生都可以成佛,和他一樣。他以身作則,用種種
  
  善巧的方法,引導眾生止惡行善,向上、發憤,以至成佛。我們要接受他的教訓,不要辜負他才好。
  

  禮拜六方
  
  黎明,佛陀入城。途中,看見一個男子,向著東方、南方、西方、北方、上方禮拜著。佛陀問他為甚麼這樣做?
  
  那男子說:「我叫做善生,每天向六方禮拜,是家族傳下來的習慣。據說這樣做,會得到幸福。」
  
  「佛陀也有六種禮敬的方法。」佛陀慈祥地說:「一、孝順父母:做兒女的要孝養、順從,令爸媽歡喜、安慰。二、敬重師長:做學生的要敬重師長,接受教導。三、妻子:是一個好助手,夫妻要互相敬愛。四、朋友:對待朋友要誠實、互敬。五、僧眾:對待僧人要佈施、恭敬。六、僕人:對待僕人要寬大,不要令他過分疲倦。這六種人是我們生活中心的人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