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身生活與法身生活 斌宗法師講述
2010-7-17 15:23:38


  斌宗法師講述
  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二日於法源寺
前言
所謂色身:乃是佛教一種述語,在一般人叫做身體,它是攬父精母血及四大種的地水火風所構成,而具有鼻目嘴等五官及兩手兩腳之四肢,圓顱方頂,有形有質之一個人的軀殼,謂之色身。
一切飲食起居動作等叫做「生活」,所謂既有這個色身,當然要依賴飲食等各方面來維持生活,才能夠生存於世間,這叫做色身生活。
法身:也是佛教的一種述語,它的道理很深奧,範圉很廣博,非短時間所能說明。簡單來說,理智所成的法性之體叫做法身——是清淨離垢妙極之身,非同父母所生的粗陋垢穢生滅之身,乃個個不無,人人本具之佛性也。在佛經上有處稱它為心(真心)或稱為性(本性),是名異而義同。然而有人稱它為精神,其實精神二字不過是人的一種精靈神氣而已,祇可拿來做心的表示,不可當為事實。換句話說,要把它當做代用品的看法,不能切實地去承認它為真心。假使要普遍而使人易懂的話,這個講題也無妨改為「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」。可是在座的諸位都是佛教徒,還是根據佛教的名詞來講,家內人說家內話比較親切一點,今就依照這個題目講下去。
1、色身和法身的生活是要兼顧的
人生在世,無論那一個都需要生活,然而要維持這色身的生活,誰也不能逃而免了衣食住之三要素。因為衣能保身,食能養身,住能安身,三者缺一不成,人生如果缺欠了物質生活的衣食住,色身上就要受到困苦。因此世人一生勞動不息,奔忙至死,總為著這三件事,固然這是人生不可缺的事,然若祇為此則同一般動物,此生彼滅是毫無人生的價值,故人生豈只為穿衣、吃飯、住房子而來的嗎?若此則成為衣架、飯桶了,怎能談得上萬物之靈呢?可是此外還有一個法身慧命的生活,也要衣食住的啊!況且這法身生活比較色身生活還來得重要,奈何世人毫不加意地任憑這個主人翁凍餒著,卻一向都不去關心它,委實太沒打算哩!可說是眾生的一種顛倒吧!當知色身和法身的兩種生活卻要兼顧的理由是缺了色身生活,就要受到飢寒等的困苦,缺了法身生活是會被一切煩惱所禍害。
試看:我們當比丘(譯為乞士)的乞士二字的解釋,乞有外乞和內乞的兩種意義,外向檀越(施主)乞化食糧以養色身,內向佛法乞求真理以資慧命(法身)叫做乞士,這不是明顯地對我們開示色身和法身都要生活嗎?
2、法身生活是什麼?
色身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軀,當然要依賴物質的衣食住來生活,然而法身是無形無相的理智之體,卻用不著這些東西。究竟什麼是法身的生活呢?簡單來說就是佛法。然而佛法中最重要的綱領要算戒、定、慧三無漏學,尤其是為佛教修學人唯一不可缺的條件,那末戒定慧就是法身的衣食住了,這戒定慧三字為法身生活上最緊要而不可缺一的三要素。這法身生活也可以叫做心靈生活,是以道德和真理是心靈的生活。
3、戒定慧為法身生活的要素
然而怎樣以見得戒定慧為法身生活呢?我來舉一個譬喻:「戒」猶如衣,因為戒能防非止惡,好像衣能蔽體禦寒。「定」猶如住,因其定能靜慮證心,好像房屋可供休息安住。「慧」猶如食,因其慧能斷惑證真,好像飲食能除飢渴之苦(如斷惑),得到飽滿之樂(如證真)。
我們如果能夠受持戒學,即不起貪心,因而能得到知足無求之樂,自然沒有貪的煩惱來侵攪而感受到何等的痛苦,且能令我們一心精進修行,這就是法身生活上的衣,正如衣服充足的人非僅為著嚴飾身體之用,同時也不致受到寒凍之苦,或裸裎之醜。
能受持定學的人,自能降伏瞋怒煩惱,常護寂靜輕安之樂,心不受妄想散亂所攪,能夠專志向道,這就是法身生活上的住,正如有家有室的人,自然得到安身之樂,同時也免受那瓢泊無歸之苦。
能夠修持慧學的人,自無愚癡行動,且能明解真理,證悟聖道,即心常朗然,得到無限的樂趣,禪悅

下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