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歷史上與佛門最有淵源的五大皇帝
2012-4-21 0:08:57
  佛教傳入中國,始於西漢,早期乃是在上層皇族貴族階層流行,並迅速融入了中華文化之中,最初主要還是靠特權階層倡導自上而下流行開的。歷史上信佛好佛倡佛的皇帝很多,這裏列舉的是與佛門最有淵源的五個。
  
  1.蕭衍
  
  中國歷史上的帝王,有縱情聲色犬馬的,有一心勵精圖治的,有馳騁疆場、喜好武功的,而「以佛化治國」以至到佛寺裏捨身為奴的,卻只有一個,這就是南朝梁武帝蕭衍。
  
  蕭衍早年以武功起家,信奉道家學說,後皈依了佛門,成為了虔誠的佛門弟子。他曾下詔令全民奉佛。在梁一代佛教成為時尚。湯用彤先生總結說;「南朝佛教至梁武帝而全盛。」以至於梁朝的半壁江山內,佛寺達二千八百四十六座,僧尼有八十二萬餘人。更為難得的是身為天子的梁武帝身體力行。據載,梁武帝到了晚年,一天隻吃一頓飲,肉食一絲不沾,只吃豆類的湯菜和糙米飯。五十歲時,他又斷絕房事,遠離繽妃。平時,他穿的是極樸素的便服,不喝酒、不聽音樂。除非是祭祀宗廟,不舉行任何大會、餐宴。梁武帝的所做所為,完全是一個守持佛教戒律的信徒。
  
  梁武帝佛學造詣很深,廣交當時的著名有道高僧,這開了帝王的先例。他還主持並親手編輯並注釋佛經,多次親自登堂講授佛經,舉行法會等等。佛教傳入日本、朝鮮,也在這個時期。梁武帝還四次入寺捨身,在寺內只穿法服,除此以外的一切物件,一概摒除。最短的一次是四天,第四次最長,有五十一天,「四月庚午,群臣以錢一億萬奉贖皇帝菩薩」。這在史料上有記載。
  
  梁武帝多才多藝,擅長詩詞歌賦,早年就以名士和才子著稱,是個典型的文人皇帝。這種文人性格可能是他如此篤信佛教的一個主要原因,也導致了急功近利,貿然北伐,最終亡國身死。如同後人對南唐後主李煜的歎息之語:「作個詞人真絕代,可憐薄命作君王。」梁武帝的悲哀,大概也相似。
  
  2.楊堅
  
  統一中國,結束亂世的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奉佛,是有著深刻的個人背景的。隋文帝從降臨人世,便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綠。他出生在佛教寺廟裏,從小父母就把他寄託給僧尼撫養,主要由一個叫智仙的比丘尼照看他,一直在寺廟裏生活了十三年。以後做了皇帝,他也時常對臣下講起自己幼年時代的這段佛門生活,毫不避諱。隋文帝還令史官為撫育自己的比丘尼作傳,對自己生活過的尼寺大加修繕。
  
  據載,仁壽元年,文帝令天下各州,凡吉利塔內均作神尼智仙像,就是因為他少時得智仙育養的緣故:隋文帝常對群臣感慨:我興由佛法。
  
  由於北周武帝的禁佛政策,隋朝初期佛教尤其是在中原,已經面臨存亡問題。隋文帝對於佛教的恢復,以致佛教在中國的正式化,國家化,制度化出力不小。此外,隋文帝在五台山大建佛寺,使其成為了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。著名的少林寺曾經一度毀於北周,經隋文帝重建,得以復興。
  
  3.武則天
  
  如果說楊堅是尼庵裏長大的皇帝,武則天則可以稱佛門裏走出來的女皇了。她出生官宦之家,十四歲那年入宮,當了唐太宗的「才人」。太宗死後,武則天走出唐宮,來到感業寺,削髮為尼。這當中,究竟是什麽原因,眾說紛紜。不久之後,愛慕已久的高宗就將其接回宮內為妃,後又冊封為後,開始參與朝政,直到後來垂簾聽政,以致改國號為周,自立為帝,成為女主。
  
  佛像雕塑在武則天時期達到了高峰,龍門石窟就是典型代表。甚至有人猜測,其中最有名的那座盧舍那佛像就是武則天本人。八十卷《華嚴經》譯本也是武則天親自作序。武則天奉佛,更多的目的是為自己廣積功德,她個人似乎更偏好道教,如其「玄元皇帝」的封號。
  
  4.朱元璋
  
  朱元璋的貧苦身世和小行童的經歷很有傳奇色彩。他的祖籍本在江蘇沛縣,祖父輩由於家貧,全家

下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