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命穎考叔依計辦理。
不久,隧道建成,上書「黃泉」二字。莊公母子在隧道中相見,抱在一起。莊公當即賦詩道:「大隧之中,其樂融融。」攜母走出隧道。武姜也情不自禁,賦詩附和道:「大隧之外,其樂泄泄。」母子和好,消除隔閡。
時人評論說:「穎考叔真是個孝子,愛其母,而施及莊公。孝子多了,我們的族類將會繁榮啊!」(《史記.鄭世家》、《左傳.隱西元年》)
九、子路負米
子路是春秋時期魯國人,孔子的學生。他少年時家中十分貧困,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,只能用野菜充饑。為了供養父母,他常常到很遠的山林去砍柴,然後把柴賣了,買米背回家。左鄰右舍都稱讚子路是個孝子。
多年之後,子路的父母相繼亡故,子路便到魯國都城曲阜拜孔子為師。
西元前四九六年,孔子帶弟子們離開魯國,去周遊列國。他們周遊了陳、衛、蔡、齊等國以後,到達楚國。
楚昭王很欽慕孔子,派人送來了一百輛車子、一萬鐘粟米,邀孔子前往國都郢城。
路上,子路感嘆地對孔子說:「從前我在家中侍奉雙親,吃的是粗劣的飯菜,到百里外去打柴,換了米背回家。挑重的東西走路,不能選擇休息的地方,吃力了,就要停下來休息一下;家境貧困,雙親年老,不能選擇出外做官,因為出外做官,雙親就沒人奉養了。現在跟著先生周遊列國,楚王供給這麼多車輛、粟米,坐的時候鋪設錦墊,吃的時候鳴鐘列鼎,現在我即使再願意吃野菜、為雙親背米,也已經不可能了。」
孔子聽了,讚揚他說:「你侍奉雙親,父母活著的時候可以稱得上最大的孝心;父母亡故後,你又能時時懷念他們,你真可以說是個大孝子了!」(《說苑.建本》)
十、曾子捉襟見肘
曾子名參,字子輿,以孝順父母著稱,儒家經典之一《大學》就是他的著作。
曾子是魯國南武城(山東費縣)人,但他在衛國(河南滑縣)居住了許多年,過著極端貧窮的生活,手掌和腳底長滿厚厚的老繭;頭上戴有帽子,但不敢去碰一下,因為稍一觸動,上面的帶子就會斷散;穿的是亂麻當絮但沒有面子的長袍,顏色剝錯難看,要是整一下衣襟,胳臂肘就會露出來;腳上的鞋子,也是藏頭而露跟。他十年沒有做過一件新衣服。有時沒有米,一連三天不生火做飯。
儘管曾子窮得這樣,但他始終自得其樂。他常常拖著破鞋朗誦《商頌》,聲音像敲擊金石發出的響聲一樣宏亮,簡直能震天動地。他生活得自由自在,天子不能得到他當臣子,諸侯不能得到他當朋友。(《莊子 .讓王》)
十一、原憲安貧樂道
原憲,名子思,孔子的學生。
原憲居住在魯國,家境十分貧寒。他住的是矮小的、用茅草搭成的簡陋的棚屋,門是用蓬草編織成的,門的轉軸是用劣質的桑木做的,窗是用破甕代替的。
室內,原憲把一間居室一隔為二,他和妻子各住一間。外面風實在太大的時候,就用破舊的衣衫塞住破甕擋風;遇到下雨天,更是外面下大雨、裡面下小雨。但原憲不以為意,正襟危坐,一面彈琴,一面唱歌,一點也沒有愁苦的樣子。
一天,同學子貢做官以後前來看望他。子貢穿著華麗的衣服,乘著高頭大馬所拉的軒車,由於車太大,進不了巷子,子貢只得下車,步行到原憲家中。
子貢看到原憲穿著粗布衣服,腳上是沒有後跟的鞋子,拄著一根藜木手杖,很是寒酸,便說:「老朋友,你的面色很不好,生的是什麼病呀?」
原憲笑了笑,回答說:「我聽說沒有財富稱為貧,學到知識卻不能派上用場稱為病。我現在是貧,而不是病呀!現在有些人迎合世俗,和可以利用的人結為朋友;他們為了使別人看得起自己而去求學,為了提高自己的聲譽而教誨別人。嘴上講的是仁義道德,實際幹的卻是奸惡的事。我之所以安貧樂道,就是因為不願去做那種事啊!」(《莊子 .讓王》)
十二、季劄還願
春秋時期,吳王的四公子季札被封於延陵,他不但德才兼備,而且是個有情有義的人,人們都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