榔的庵摩羅果可以緩解病情,大富長者就讓沒有染病的一位僕人到果園購買,特別叮囑道:「告訴果園主人,多挑些熟透的甜果,沒熟的不要。」
僕人來到果園。園主熱情地接待他,說:「我這裏的果子味道都很好,凡是摘下來的果子都是熟透的甜果,沒熟的都留在樹上,你只要嘗一個就知道了。」
僕人說:「只嘗一個怎麼知道所有的果子都甜呢?」
園主勸道:「你想的雖然很周到,但果子如果破了皮,就不好再招待客人了。如果你執意要挨個嘗,不甜的可以還我,甜的就不能退還了。」
僕人點頭道:「這個辦法很公道,那我就開始嘗了。」於是他開始將庵摩羅果一一品嘗。就這樣,他買了一筐咬破了的庵摩羅果。
長者見了那筐果子,氣不打一處來,全部倒掉了。
種善因得善果,種惡因得惡果,肉眼雖不見,而自然遵循至理。世人聽到因果的道理不肯相信,說:「除非親身經歷之後,我才相信。」等大限到來,業障現前,一切都晚了,就像那些果子一樣被丟棄。(《百喻經》、《佛教故事大全》)
「殺羊升天」
佛在王舍城時,一位屠夫向國王阿闍世提出一個請求:「大王每次遇到節日需要祭祀時,請把屠殺牲畜的工作交給我吧。」
阿闍世王問:「殺生的事很少有人樂意做,為什麼你那麼喜歡?」
屠夫回答:「我往世曾是窮人,靠殺羊度日,因殺羊之故,死後生天,享受天福。天上壽盡,又生為人,還是從事殺羊的職業,死後又生天上。就這樣六次投生為人,都從事殺羊的工作,每次死後都生到天上。」
阿闍世王問:「就算真如你所說,你是怎麼知道這些事的呢?」
屠夫回答:「我有知宿命的能力。」
阿闍世王心中疑惑:像他這樣毫無修行的人,怎麼能知宿命?於是便向佛請教。
佛說:「屠夫所說的都是事實。他往世曾遇到一位辟支佛,恭敬地瞻仰辟支佛的莊嚴容貌,生起善心,由於這一功德,使他得以六次生天享福,出生為人又能知宿命。因為敬佛的福報先行成熟,因此六次往返天上人間。殺生的罪業應受惡報,只是機緣尚未成熟,這次生命終結,福報也享盡了,他將墮地獄接受屠羊的罪報,地獄的罪報受完,他又要無數次投生為羊,一一償還命債。他雖知宿命,但只能知六世宿命,所以誤認為屠羊是生天的原因。」(《雜譬喻經》)
「天道無知」
從前,姑蘇城有個姓尹的人,善於為別人打官司,門庭若市。
後來,他生了一個兒子,相貌俊秀,聰明絕頂。他良心發現,悔改以前的過錯,不再給別人寫那些言辭不實的狀紙。
沒過多久,他的兒子突然雙目失明。
改邪歸正反而遭此惡報,他因此非常憤恨,於是重操舊業。
不到一年,他的兒子複明瞭。
於是,他不再相信善惡報應,逢人便說天道無知。
他的兒子名叫尹明廷,順治年間考中進士。幾年後,在一次赴任途中遇到兵亂,全家人無一倖免。(﹝清﹞周安士《安士全書》)
桃李與蒺藜
春秋戰國之際,有個叫子質的人在魏文侯手下做官。有一次,他得罪了魏文侯。這時,他培養提拔計程車、大夫、武官紛紛落井下石,在魏文侯面前大講他的壞話。子質只好投奔北方的趙簡子。
他對趙簡子說:「從今以後,我再也不做培植人才的事情了。」
趙簡子聽了,很是奇怪,問道:「為什麼呢?」
子質說:「我培植的人才在魏文侯那裏,士、大夫、武將各占一半之多。現在,那些士在國君面前誹謗我,那些大夫用法律恐嚇我,那些武將用武力威脅我。所以我不願再培植人才了。」
趙簡子不同意他的看法,歎了一口氣,說:「你的話講得不對。要知道,春天種植了桃李,夏天就可以在樹蔭下乘涼,秋天就可以吃到果實。如果春天種了蒺ji2藜li2,夏天不能摘取樹葉,秋天得到的也只有刺。由此看來,關鍵在於種植什麼。你培養的人沒有選好,這怪誰呢?」(《韓詩外傳》卷七)
無益的祈禱
一位名叫伽彌尼的青年前來拜訪釋迦牟尼佛。
他問道: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