徑山有山寺,禪寺也,山麓之塔銘云:「念起是病,不續是藥。」法燈國師以此頌文得法。
二十七、
        名號亦云念佛,然非意地念,唯稱名號而已;譬如稱松、竹,自然所成之名也。
二十八、
        法然上人言「念聲是一」,念是聲之義,非意念與口稱相混而一,本來念與聲一體也。念聲一體者,即是名號也。
二十九、
        言「念佛三昧」,「三昧」者,即見佛之義也。常途謂定機現身見佛,散機臨終見佛,故名三昧;此義不可,此之見佛,皆是觀佛三昧之分域。
        今言「念佛三昧」者,無始本有、常住不滅之佛體故,名號即是真實之見佛、真實之三昧,故念佛三昧謂之「王三昧」。
三十、
        不可於稱名之外求見佛,名號即是真實之見佛也。
三十一、
        魔者有順魔與逆魔:有順從行者心意之魔,有違亂行者身心之魔。此二魔中,順魔更是大魔。
三十二、
        「攝取不捨」四字,釋為三緣:「攝」者親緣之義,「取」者近緣之義,「不捨」者增上緣之義。
三十三、
        真實之懺悔者,名號他力之懺悔也,故釋「念念稱名常懺悔」。
        以自力我執之心,全不可立懺悔者也。
三十四、
        他力稱名之行者,此身雖暫在穢土,心已遂往生而在淨土,此旨應各深信之。
三十五、
        慈悲有三種:小悲、中悲、大悲。
        大悲者法身之慈悲也,今別願成就之彌陀,以法身之大悲救度眾生,故真實不虛;是故《觀經》說:「佛心者:大慈悲是,以無緣慈,攝諸眾生。」
三十六、
        往生者:往者理也,生者智也;理智契當云往生也。
三十七、
        「唯信罪福」之人,疑佛五智,以自己執情願往生故,雖往生,有花合之障。以六識凡情,雖修功德、凝觀念;能緣之心虛妄故,所緣之土亦不實。
        極樂是無我真實之淨土故,以自力我執之善,總不能生,唯弘願之一行得往生。
        然則以凡夫之意樂,不能往生;畢命為期稱名號之外,求覓種種意樂者,是不知真實佛法,故不能往生。
三十八、
        無心寂靜名佛,起意樂者不可名佛;意樂者妄執也。
三十九、
        法照禪師云:「念即無念,聲即無聲。」然則「名號即無名號」。龍樹菩薩曰:「為眾說法無名字」。
        故阿彌陀三字云「無量壽」,此壽無量常住之壽,不生不滅,即是一切眾生之壽命也,故云彌陀為「法界身」。
四十、
        無量壽者,一切眾生之壽不生不滅而常住,故云無量壽,此即所讚之法也;西方之無量壽者,能讚之佛也,諸佛道同之佛故也。
四十一、
        人皆思若知南無阿彌陀佛之義即可往生,此甚無謂之事也。非六識凡情可思量之法,但知「領解者即非領解之法」也。故善導大師釋曰:「三賢十聖,弗測所窺。」
四十二、
        十方三世諸佛讚歎「不可思議功德」,又《大經》說:「諸佛光明所不能及」,光明者智相也;然則諸佛之深智亦所不及,何況以凡夫妄智妄識可思量乎!
        唯仰信稱名之外,不可求意樂之智慧。
四十三、
        南無者,十方眾生也;阿彌陀者法也;佛者能覺之人也。六字雖暫開機、法、覺三字,終以三重成一體也。
        然則名號之外,無能歸眾生,亦無所歸法,復無能覺之人。是則絕自力他力,絕機法之處名為南無阿彌陀佛。
        如火燒薪,薪盡火滅;機情若盡,法自息也。故《金剛寶戒章》云:「南無阿彌陀佛之中,無機無法。」
        乃立機法,而論迷悟,此病藥對治之法,而非真實至極之法體。
        絕迷悟機法,忘自力他力,即名為不可思議之名號也。
四十四、
        南無者,始覺之機;阿彌陀佛者,本覺之法。
        然則始本不二之南無阿彌陀佛也。
四十五、
        一念十念非本願,善導大師之釋可知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