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心一旦變得自由、不執著、不擔憂,也不特別關注任何事物,那一刻你就是解脫的。這種狀態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定點;你不集中焦點於任何議題或經驗,眼前存在什么便是什么。覺得“逍遙自在”,便是處於解脫狀態。
  自我解脫的過程可以從兩個息息相關及互補的觀點來解釋。第一個觀點將自悟的過程看成是一種自我實踐或本體(Essence)的發展,另一個觀點則將其視為一種解放或開悟的過程。你會強調哪個觀點,完全取決於你對自己的覺察,而你的覺察又可能會出現兩種論點:本體或是人格,你的真實本質或是你所習得的身份認同。如果從本體的角度來看,自悟意味著了悟到自己的本質或發展出自己的本體。但如果從解脫的角度來看,所謂的開悟指的則是從人格之中徹底解放出來。
  在我們的工作中,這兩種發展是同時並行的,它們其實是同一個過程。過去的靈修體系不是強調前者就是強調後者,以至於乍看之下它們似乎是相互矛盾的。有時矛盾會生起乃是因為名相所致。那些采取自悟之道的人往往會說:“你只要了悟自己,發展出內在的潛能就夠了。開悟這檔子事根本是不存在的。”而那些追求開悟和解脫的人則說:“什么是自我了悟?根本沒有一個自我可以被了悟!自我這個概念正是你必須去除的東西。”
  我們的內在工作從未把這兩種觀點分開過。我們看待解脫主要是從本體的發展著眼的,不過現在我們要更進一步地探索解放或開悟這個觀點。
  覺得逍遙自在,便是處於解脫狀態
  對那些嘗過本體的滋味、經驗過自己真實本質的人而言,可能會特別渴望徹悟境界,但解脫或徹悟境界是不會去特別關注本體的任何一個面向、品質或狀態的。假如你已經從人格之中解脫了出來,那么不論本體有哪些狀態都跟你無關了。處在解脫境界裏,你所經驗到的意識內容就不再有任何重要性。一切都變得很平常,沒有什么事在發生,也沒有任何巨大的悟境或令人震撼的經驗。那是一種最自然的狀態,它自然和平常到即使我們擁有了它,也不知道自己正處於這種狀態。幾乎每一個人都經常出入於這種狀態,其中沒有任何乍現的靈光或璀璨的內明經驗,它絲毫沒有戲劇性。解脫超越了本體和人格的二元性,就因為它是這么平常,所以經常被我們忽略,它的細致使我們無法認出它來。在日常生活裏,每當你沒有自覺意識或不特別關注某個事物時,你就是在經驗這種狀態。
  你的心一旦變得自由、不執著、不擔憂,也不特別關注任何事物,那一刻你就是解脫的。這種狀態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定點,你不集中焦點於任何議題或經驗,眼前存在什么便是什么。你的心是自在的,你心裏不會想著:“我要這個”、“我要想一想這件事”或“我非得這么做不可”。你的心是放松的,“逍遙自在”這個詞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什么是解脫狀態。
  解脫意味著不執著於任何事物,沒有擔憂,沒有掛礙,沒有沉重的負擔感。這時心不專注或束縛於任何特定的意識活動,你可以毫不費力地覺知到心中所生起的意念,甚至連覺知它的意圖都沒有。你不在乎自己是否能察覺本體或者本體是否存在,也不在乎自己是快樂或哀傷,身邊是否有人陪伴。這些事都無足輕重了,因為那一刻你已經徹底了脫了你生命中所有的掛礙。這樣的狀態永遠無法通過努力而達成,它會在某一天自然出現,而且當你注意到它的時候,你甚至不會認為它是多么了不得的事,你會照舊做你正在做的事。一旦把它看成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,它就不見了。當你產生“噢,太奇妙了!到底發生了什么事,我一定要保住它”的想法時,它就不見了。
  執著正好是解脫所沒有的狀態,就因為我們總想抓住這個微細的境界,它才會一閃而逝。小孩兒經常處於這種不特別關注什么的狀態裏,譬如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七葉佛教書舍-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、禪宗書籍
Powered by iwms